貼文:fred
蘋果日報
2005-09-06
湖南衞星電視台的歌唱比賽節目《超級女聲》終於八月底落幕,成都女孩李宇春獲得冠軍。這是二十年來國內最成功的電視節目,不但收視率壓倒中央電視台,連廣告收費也創紀錄,觀眾多達兩億人,甚至傳出成都市近萬中學生逃學參賽。社會學家稱之為「超女現象」,還有學者形容,這是中國平民的一次「民主啟蒙」。為甚麼一個普通歌唱比賽會如此受歡迎,並得到那麼高的評價呢?
提供公平競爭平台
《超級女聲》的初賽不設門檻,只要是十六歲以上女性,不論背景、年齡、樣貌,燕瘦環肥,每人都有三十秒表演機會,吸引了十五萬人慕名參加。社會學家指出,這「三十秒」對普通人來說很重要,可讓她們盡情表現自己,彰顯個性。相反,現實生活充滿特權,無論升學、就業,甚至看醫生、做生意,都有種種門檻,講究關係,「公平」、「平等」已成為中國社會最稀缺的東西,而標榜無門檻的《超級女聲》,則提供公平競爭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觀眾可透過手機短訊,投票給喜歡的選手。總決賽當晚便有八百萬人自由、自主的投票,李宇春獲三百五十萬票,較第二名多二十五萬票。由於投票可決定賽果,賽前各地都有歌迷在互聯網,甚至走上街頭為偶像拉票,甚至出現兩派歌迷對罵、叫囂的火爆場面,活脫脫就像是一場民主選舉的拉票活動。
炮轟為「獻醜文化」
過去幾個月,「超女」成了老百姓茶餘飯後最熱門的話題。對於民間空前的熱情,市場導向的非主流小報或都市報,也對「超女」作了巨細無遺的報道,互聯網更成了「超女」的天下。有關「超級女聲」或「超女」的網頁、網站多達六百萬,遠遠超過「人民幣升值」或「油荒」。
相反,《人民日報》等官方傳媒,對「超女」卻表現得異常冷漠,幾名中央電視台主持,還痛批此乃「庸俗、媚俗、缺乏社會責任感」,主流傳媒更炮轟這種「獻醜文化」,呼籲學校和家長抵制《超級女聲》這類不良節目。此外,官方傳媒對「超女現象」的公平、民主內涵,也是諱莫如深。換言之,官方傳媒在此話題上,主動的「自絕於」廣大老百姓。
影響力正迅速萎縮
事實上,隨着經濟發展,官民利益愈來愈不一致,甚至經常處於對立的極端。目前很多社會問題,例如亂收費、非法徵地、暴力拆遷、學費及醫療費過高、貧富懸殊加劇等,都是政府政策和官員腐敗造成的。作為黨的喉舌,官方傳媒不僅不主持正義,還一味為官方說好話,漠視甚至貶抑老百姓合理合法的要求,以語言暴力欺壓老百姓,助紂為虐。
官方傳媒不僅在話題上或利益上與社會嚴重脫節,無法引起大眾共鳴,即使在語言上,也跟社會有着不可逾越的鴻溝。官方傳媒全是僵化的、泛政治化的黨八股文字,沉悶乏味;相反,社會的用語充滿活力、激情,很有生活味,很人性化。特別是互聯網的語言,更是徹頭徹尾否定那種官樣宣傳文章。
也就是說,中國社會現存的兩大陣營媒體,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體系」:一個是受中共嚴格控制、領導的主流媒體,另一個則是平民社會。從風靡全國的《超級女聲》在官民兩個媒介受到迥異對待,可見兩個體系正在割裂,也意味着主流媒體正迅速的被大眾邊緣化,領導社會輿論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正迅速萎縮,其銷量不斷減少,而互聯網急速擴張,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