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朋友的时间里,把李大同老师在《中国时报》发表的《又是龙应台,我x》给看完了。随当时《冰点》刊发龙应台一系列介绍台湾现状的文章出台的过程有了一个进一步的了解。应该说,在当时,李而亮和陈小川对于《冰点》还是抱有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宽容的。我们必须要理解当时或者是现在中青报总编辑的处境与立场,既然作为一份机关报,在大陆当下就必须要成为党的耳目喉舌——在大学里学习新闻学,我们的老师就在这样教导我们,至少在说,在党报里,这是一种现实——但是,他们却能够容忍这样一份鹤立鸡群的周刊的存在,实在是让我敬佩。因为事实上,虽然李大同老师是《冰点》的主编,但是稿子的生杀大权还是握在更高一级领导的手里。可以说,在当时《冰点》的政治尺度达到到了在大陆媒体中所最宽大的地步,在89年之后这几乎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尺度。 按照中国古代的《易经》所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如果真的是一件事情达到高分之后紧接而来的是逐渐的滑落的话,那《冰点》事件几乎是一个必然。安替在《冰点》事件后写的《冰点旧梦已去,大同何必留恋》里面,充满着自以为是的口吻说道:“冰点是对虚假焦点和热点的反击,当市场类媒体开始承担对真正焦点和热点的报道的时候,冰点类报道就立刻失去了存在的空间。”也许诚然如此。记得在复刊后的《冰点》中,有一期介绍香港廉政公署的文章,但是我就想起了龙应台介绍台湾民主的文章。当时就想,也许《冰点》其实并没有死,只是,他再也不会有那么开放的尺度了。介绍台湾是在为“敌人”宣传,那就介绍香港吧。这总可以了吧? 《冰点》最终得以复刊,得益于海内外的媒体朋友和知名人士的支持抗争,据说还使得那些阅评小组的人士们得到了最高领导的批评,说是他们在添乱。当然只是传闻了,不过压力还是有的。在这样压力下,那些老朽们不可能不对新生的《冰点》产生敌视。也许旧梦真的将不再——除非有一天,中国的新闻体制真正的开放了,而且那时候《冰点》还没有被封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