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冬的各種建議大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這是香港政府數十年來所有大小 官員所沒有的精神。香港公務員做事謹慎,每一件事都從多個角度考慮,考慮的結果是一切 不變,因為一變動全身。香港市民要的是一個「夢」,不在乎「夢」境能否成真。
香港眾多的問責局長當中,有一位局長經常遭人批評一事無成,但民意支持率卻長期排在第一位,這個人是廖秀冬。
我觀察廖秀冬過去三年的言行,覺得有很多值得其他想從政的人借鏡。過去三年廖秀冬提出不少建議,但都沒有實現,但市民卻不認為她在開空頭支票,所以她的支持率一路遙遙領先。這個現象,也許就稱之為廖秀冬現象吧!
政策不兌現支持率卻高
廖秀冬主管運輸與環保,實際上這是或不相干的兩個部門,不過,兩者都是民生中很重要的一環。市民非常關心交通費,特別是公共交通的收費,市民也很重視環保,環保代表健康,但市民同樣關心自己為環保付出金錢的多少。
廖秀冬一上任,馬上公開說九鐵與地鐵收費太貴,要求兩鐵減價;她也說要與所有的公共交通企業談判,制定一套「可加可減」的收費制度。事緣過去數十年,香港只有通脹,沒有通縮,因此,過去港府在制定所有的公共交通服務及公共事業的收費機制中,從沒有考慮過減價之事,永遠只有加價,問題只是加價的幅度有多大。同時,因為過去好長的一段時間,銀行利率與通脹率都很高,因此,港府在制定可接受的公共交通、公共事業的投資回報率都超過10% ,一般為14% 左右。廖秀冬上任時,通脹率是負數,銀行利率不斷下跌至接近零。一般香港市民都認為這些公共交通與公共事業的老闆太沒社會良心了,賺取太多的暴利。所以,廖秀冬的減價呼籲,「可加可減」的建議一出,馬上贏得全港市民的支持。當然,明白港府運作的人都知道,廖秀冬根本不可能改變遊戲規則,因為香港必定是個法治的社會,港府既然已經與這些公共交通及公共事業企業簽了利潤管制合約之後,是不大可能改變的,任何行政手段都無法改變已簽下的合約,以政治手法逼這些企業改變合約當然可行,但相信會引來非常多堅持法治的人的反對。
實際上,廖秀冬也沒有以行政手段或任何政治壓力逼這些企業改變合約,最後,自然一事無成,公共交通的票價依舊,兩鐵不肯減價,但總算找出一些優惠,算是聊勝於無。但是,如果我們深入分析兩鐵的優惠,主因是市場競爭,而不是為了減輕市民的負擔。每星期搭10次車送一張單程票,是鼓勵那些在一星期裡已經乘搭7 次、8 次的人再乘搭多3 次、2 次,以取得一張免費單程票,這是許許多多商業機構慣用的促銷手法,這與商店的「買一件衣服,打九折,同時買兩件打八折,買足三件或以上打七折」的促銷手法沒什麼不一樣。
兩鐵優惠只為市場競爭
本來,九鐵是港府全資擁有的,換言之,九鐵的老闆就是廖秀冬。但是,為什麼九鐵並不能完全依照廖秀冬的指示減價?廖秀冬竟指揮不了九鐵?
是的,指揮不了,九鐵依照商業模式運作已經有許多年的歷史,根深蒂固,無兵無將,自己一個人空降而入的廖局長也不可能改變這個文化。
港府全資擁有的九鐵及港府是大股東的地鐵都不聽話,那些百分百是私營的公共巴士公司更不可能就範,乖乖的減價;「可加可減」方案談了又談,拖拖拉拉的,香港通縮情況已過去,又是通脹時代開始了,再加上石油漲價,公共巴士公司已不是談減價了,他們想加價。結果,最近有傳媒突然又爆出港府要求公共巴士公司先劃一減價7 % ,然後才加價的傳聞,但傳聞馬上被港府否認,最後,公共巴士交通費是加是減,沒人知道。除此之外,東隧更可怕,一口氣要求加價七成,而且還是通過國際仲裁得到的結果,從法律上來看,政府已沒有辦法改變這個決定。於是傳媒又爆出廖秀冬正在研究由政府出資收購東隧與西隧,這個消息馬上獲得數大政黨歡迎,但是很快的遭到財經事務局局長馬時亨喝停。無他,港府要收購東隧與西隧要用到錢,要用錢自然得問馬時亨或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而且,來自學術界的反應也不支持這個概念。因為這違反了香港政府數十年來倡導的小政府政策,政府正在努力地搞私營化,地鐵已經上市,領匯、機場也正在準備上市,突然又說要買東隧西隧。看來,廖秀冬在收購兩隧的課題上又將是一仗敗仗。
市民只在乎一個夢?
至今為止,廖秀冬所推行的政策,唯一獲得支持的是環保稅。但是,說環保稅的概念得到支持也僅僅是來自中產階層、傳媒輿論的支持,要真正落實,清楚地告訴全港市民,他們得增加開支來支持環保時,恐怕又會引來另一股反對的聲音。
現在,我最有興趣的課題是:為什麼處處碰壁的廖秀冬會成為全港最受支持的問責局長?
我認為,這是因為香港市民本來就沒有很大的期望廖秀冬會為他們帶來什麼,而廖秀冬的各種建議大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這是香港政府數十年來所有大小官員所沒有的精神。香港公務員做事謹慎,每一件事都從多個角度考慮,考慮的結果是一切不變,因為一變動全身。如果廖秀冬所提出的建議全部變成事實,是好?是壞?我們的確不知道,其破壞性可能就如董建華的「八萬五」一樣的好心做壞事。因此,廖秀冬的建議沒有成為事實也免除了她的「新政」面對現實考驗的機會。教育統籌局長李國章也有很多改革的建議,並一一推行,可是,碰到的壓力、反對的力量也不輕。
說來有趣,立法會裡也有不少議員天天在爭取一些他們爭取了數十年而仍然沒有得到的政策,選民也一樣不會因為他們爭取不到而唾棄他們,相反,他們在立法會的議席真是穩如泰山。
也許,全球就只有香港有這種現象,香港市民要的是一個「夢」,不在乎「夢」境能否成真。
曾淵滄
大公報
2005-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