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市區重建下的港式資本創新


圖表來源︰信報  9-9-2010 報導題目︰市建局轉變角色幫小市民

創新(innovation)成為廿一世紀城市發展動力,不論科技、金融,還是政府,"創新"都不絶終耳。剛由世界經濟論壇研究的"2010國際競爭力排行榜",香港在城市創意一欄所獲得分為各項中為最低,這是否代表香港創新已死呢?不,只是港式創新的另一類展現。市建局由2001年的負債100億,不足十年,已變成今天167億的淨資產,他的成功實為港式資本創新的重要經驗,而該局為何突然飛黃騰達呢?跟創意又有何幹呢?

市建局常說他們項目蝕本,但事實勝於雄辯,現時公佈8個項目的財務數據,淨盈利(不是收入)達21億8千多萬,遠超華人置業本年的核心盈利1.99億,跟中型地產商嘉里去年(2009年)的核心盈利21億相近。市建局因公眾壓力公佈財務資料,是民間團體的一項勝利,這才能把局方遮羞布一塊塊的揭破,遺憾是局方並未公開發展和其他細節成本,未能深入驗証局方的暴利方程式,但對比8個項目,總收益為33億,總盈利為21億,所以總成本應為11億,盈利率為93%。為何盈利率這樣的高呢?細緻研究各項目,可知分曉。除了朗豪坊是商用項目外,其餘住宅項目可分為港島和九龍,盈利率分別為380%比84.2%,明顯港島地皮更貴,所以賺錢能力更高,只看港島項目,380%的盈利率更勝<<地產霸權>>中指出炒賣農地所得的暴利(80-300%)。土地有價,但為何局市有能力比其他私營機構多賺數倍呢?國內發展地產毛利為約四成,國內發展商已成為眾指之的,本地地產商盈利亦相差不遠,為何市建局能比地產商還要強呢?如果說地產商是霸權,市建局更是極權,以法例護航強徵民財,最諷刺是局方的尖沙咀名鑄和西營盤縉城峰分別打破全港一房單位呎價和西區物業成交呎價的新高,兩者呎價皆破3萬元。

信報社評指出"只要秉持原則,以市建局雄厚的財力,政府又願意豁免地價長期支持,由市建局負責建「新居屋」,一定可以不負所託,紓緩部分本港的住屋和置業問題"(9-9-10),無疑是可笑!市建局謀取暴利的能力和決心比地產商更強,他們不用官商勾結,他已經是官,亦是商。政府是個潔僻的守財奴,滋生這些既擁有資源又不是商人的怪胎(e.g.貿發局),市建局權力越加膨脹,快可取代運輸及房屋局,是因他們敢冒天下的大不諱,政府連紫田村幾十位村民也安置未妥,如何敢對數以萬計的舊區居民動手。免費外判權力這模式,彷如國內改革開放至今,都是只出政策,不出資源。領滙就是箇中表表者,迷信(半)私營的部門的效率,當初領滙也由房署高官把持,君不見今天如脫韁野馬。市建局能成為近年碩果僅存的新興地產商,得力政策傾斜,再印證香港自由市場只是笑話,只要誰得政府庇護才可茁莊成長。

現在市建局慷業主和市民之概,主席張震遠獲得"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公開點名讚揚工作能力高超"(信報社評9-9-2010),但380%的溢價和盈利是如何得來呢?是市建局特別懂得包裝賣樓,有專業品牌信譽,還是他們借政府之名行私企之實呢?田生和市建局收舊樓,哪個較有”效率”,哪個”公信”較強呢?早前,壹周刊爆出田生收樓十大賤招,結果田生股價不跌反升,如果這是舊區重建行業的企業創新,那麼,市建局更強了,田生在收購在何文田梭椏道也曾殺羽而歸,失敗收場,但局方腦筋不用想,兩年就可將土地收到手中。但他們的創新只是跟權貴打下交道,肉麻地招呼新天地的羅公子(見”張震遠封上海姑爺做偶像”報導,經濟日報9-9-2010),和誠品的老闆寒喧,接受眾官員和傳媒的前恭後倨。現時行政主導,立法會形同虛設,政府又不想得失市民,長袖益舞商人便居中策應,”小政府”或是”下放權力”的概念,確中商人們的何車。我們創新不是科技,也不是金融資本(看看伊斯蘭金融就知),而是在公關範疇,新穎的攪關係方式,尋租處處,政治和經濟真是互為影響,特權才是創造金錢的不義法門。

最後,我佩服市建局不畏”弱”權,向舊區街坊下手,謀取暴利,還赢得官場薄幸名,不負創新之名。

相關報擇請見︰
http://kwuntong.wordpress.com/2010/09/09/innovatio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