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就明報《百大學生皇后碼頭上課》一文的嚴正投訴

敬啟者:

本人朱凱迪,對貴報於二零零七年二月五日港聞A22版標題《百大學生皇后碼頭上課》的報道非常不滿,現提出下述投訴,希望貴報記者能夠對新聞採訪有起碼的尊重。

先將全文引錄如下:

《百大學生皇后碼頭上課》

「大家對皇后碼頭有什麼回憶?」去年曾為保留天星碼頭而絕食的朱凱迪開口一問,一眾大學生都沉默不語。皇后碼頭這個「集體回憶」,並非所有年輕一輩都有感受,學生均表示自己到皇后碼頭的次數屈指可算。縱然對碼頭沒有回憶,但昨日近百名大學生仍來到皇后碼頭,參加由「本土行動」舉辦的第4 次人民規劃大會,聆聽幾名建築師講解政府早前發表的中環第3 期填海區規劃,討論應否填海及拆卸皇后碼頭。
有大學生表示,並非完全反對政府填海或拆卸皇后碼頭,但認為政府必須「守承諾」,將填海的目標完全達到。

報道與當日事實不符,犯了以偏蓋全的新聞大忌。

首先,報道指本人開口問後,「一眾大學生都沉默不語」,「學生均表示自己到皇后碼頭的次數屈指可算」,然後才提到「昨日近百名大學生仍來到皇后碼頭」云云。讀者看到這個寫作次序,自然會以為我當時是向着「近百名大學生」說話,而他們「都」沉默不語,並且「均」表示自己到皇后碼頭的次數屈指可算。

其實,當日本人從來沒有在大會上對着百多名參加者提問,本人是在其中一個只有十五人左右的小組裏提問。據在其他小組帶領討論的導師表示,他們組內的學生大部分都比本人的小組活潑和踴躍發言,貴報記者何以能夠單單以個別小組的討論情況來綜合整日的活動?

報道無論從首段的誤導到末段的引文,都帶有明顯的傾向性──當日來的大學生對皇后碼頭沒感覺,對中環填海工程亦似乎沒有異議。當日的活動有超過一百人出席,如果現場的人真的大多數如記者所說對皇后碼頭沒感覺、對填海沒異議,那這篇報道還算過得去;可是,當日大多數人偏偏持的是與報道相反的意見。我們十個小組在討論一個小時後逐組提出設計方案,並供在場所有人投票,結果如下:

81票 海風入核心區計劃,由灣仔到上環
78票 不要摩地大廈和p2路
77 票 不贊成填海
65 票 不要購物中心
62票 保留天星遺址
57票 綠化園地
52票 添馬艦前文娛廣場,與平民市場以長廊連接
52票 保留建築群,包括郵政局
51票 平民自由市場
49票 皇后、天星為資料館,儲存殖民地資料和文件
45票 政府山連禮賓府開放給市民
44票 政府總部不要太高
35票 中區單車徑連碼頭和行人路
33票 bbq、放風箏地區
32票 設天星紀念館
30票 海演長廊加coffee shop加茶座
26票 大排檔小食區
25票 摩地大廈建在政府總部前
25票 海上遊by 3個碼頭
24票 渡海泳
22票 歷史走廊,紀念殖民歷史
21票 樹加運動場
21票 將摩地大廈切開,維持空氣流通,並在切口設天星紀念館
21票 停車場變x-game場,玩滑板開party
18票 將軍事用地,變為人民廣場,面對政府總部
16票 贊成部份填海,保留皇后碼頭對開海面
15票 嘉年華,摩天輪,工展會、concert
14票 小艇租用
3票 支持全面填海

從投票結果可見,反對中環第三期填海的人﹝七十七票﹞遠遠超出支持全面填海的﹝三票﹞;另外,雖然選項中未有明確包括「原址保留皇后碼頭」一項,但得到五十二票的「保留建築群,包括郵政局」、四十九票的「皇后、天星為資料館,儲存殖民地資料和文件」,以及二十五票的「海上遊by 3個碼頭」三個建議,都包含原址保留皇后碼頭的意思,亦說明保留皇后碼頭在與會者當中亦是其中一個重要考慮,儘管人數不及反對填海。

貴報記者可能是早走了,沒有看到投票過程,但就算他早走了,如果他在場時嘗試多聽幾組的討論,相信亦可以聽到其他不同的聲音。避免以偏蓋全,這不應該是記者最起碼的責任嗎?

本人並不認識當日來採訪的記者,他亦沒有留下名片,煩請編輯部將這封信轉交給他,希望他日後採訪同類活動時可以謹慎點。本人亦要求,貴報刊登更正聲明,還當日百多名參與者一個公道。謝謝。

順祝

編安

此致
明報總編輯張健波先生
二月五日A22版的責任編輯
《百大學生皇后碼頭上課》一文的作者

本土行動成員朱凱迪謹啟

二零零七年二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