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白手興家
在今天的香港,對白手興家的大商賈的定義,毋須多加解釋,卻似乎忘記了,小販──小小的商販;小至沒有固定舖面、在街頭叫賣的商人──其實也是同一類人。他們都是依靠一種交易方法,把普羅百姓口袋裏的金錢贏取過來。
當一個方法臻至完善,便成為道。韓劇《商道》展示的,就是一種商人透過從商(而非其他非商業活動),獲取以金錢作為象徵的真正利潤的哲學。
寫稿的今天,電視新聞上出現了兩個商人,一個是獲頒授最高榮譽大蓮花勳章的澳博行政總裁何鴻燊先生。在今年澳門回歸紀念日當天,他說:「澳門現已有足夠的民主自由,市民毋須爭取更多!」
另一個是首次以商人背景成功勝出民主大選的南韓新任總統李明博,他當選前曾承諾:一旦當選,會將把所有的個人財產(約 3 億港元)捐給貧困的人,他並說:「但願我的捐款能幫助有需要的人活得有希望。」
電視新聞把這兩個白手興家的商人配搭在一起,當中的對比,叫我想起了改編自韓國作家崔仁浩的同名小說、剛播放完的 50 集韓劇《商道》。當中有兩句經常出現的對白──「一個真正的生意人,要賺取的不是利,而是義。」「做生意不是賺取金錢,而是賺取人心。」
《商道》講述的,是 18 世紀朝鮮巨賈林尚沃從一個卑微的雜貨店店員成為「天下第一商」的傳奇一生,以及他在經商中悟得「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的「商道」。
林尚沃一生致力透過從商使百姓脫離貧困,堅持反對為了賺錢而官商勾結的行賄行為,得到了朝鮮商人的尊敬及皇帝的信任,成為朝鮮第一個當官的商人。
他那官商角色結合的層次不像我們香港的財政司唐英年,更不像人大的何鴻燊。林尚沃以他的商才智慧,更重要的是人文關懷的視野,撫平了當時朝鮮社會中很多因不公義而產生的傷口。如果以閱讀寓言的態度看《商道》,林尚沃成功的案例可能為欠缺「商道」下的香港找到一條出路。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林尚沃當泰州縣監時施行的德政和他從「戒盈杯」上獲得啟發。
泰川的功績 ── 職業再培訓
民亂「洪景來之亂」平定後,皇帝希望林尚沃以他商業上的才智幫助百姓擺脫貧窮,於是任命他為泰川縣監。泰川縣有很多鄉班(地主),利用本用來救濟貧農的「還谷」制度(春天借給百姓,秋天回收谷物)作為放高利貸的手段,很多百姓因不能償還而成為了他們的家奴。林尚沃一上任就命令鄉班燒掉家奴的證明文件,還農民自由身。
本以為這樣做會受百姓歡迎,可是鄉班襲斷了土地和水源,百姓沒有其他謀生方法,與其餓死,他們寧願恢復家奴身份。
商才橫溢的林尚沃發現泰川地區土地貧瘠,不適合耕種,卻可以種出最優質的漆樹,於是提倡百姓大量栽種漆樹,並請來一流技師教導鄉民製作出最上等的漆器,販賣到全國乃至出口到清國(中國),不獨使他們脫離了「地產商」的魔爪,更能賺取豐厚的利潤……
戒盈杯的默示錄 ── 分享財富
林尚沃另一個故事,是關於高僧石崇大師送贈給他的一件寶物──戒盈杯。這隻杯子是石崇大師出家前親手做的,奇妙之處在於若果你貪圖裝滿這杯子,無論你倒多少水,最後也只得一隻空杯,只有你克制地裝進七成水,水才能在杯子裏留下。
因林尚沃的才智及政績,皇上想提升他的官職。但因林尚沃只是一介商人,這決定引起很多朝廷大臣不滿。林尚沃從戒盈杯得到進退的啟示,於是辭掉官職,透過從商繼續他改善地方民生的工作。回復商人身份的林尚沃,將向他借錢的人的債項全部一筆勾銷,將記帳簿也燒掉,並向所有想做生意卻沒有本錢的人,無條件發放天銀五兩,讓他們自行創業。
「財物其實如同水一樣,水雖然可以暫時堵住,但是沒有辦法永遠佔為己有。如果將水佔為己有而堵住,這些水就會發臭。財物其實也是如此,掌握在我手中的財物只是暫時停留在我這裏而己,而且人一生下來也沒有所謂富貴貧賤的差異……」這句話表達了商人林尚沃對於追求以及囤積財富的深刻領悟。
林尚沃將所有財富土地盡數捐獻予貧苦大眾,回饋社會國家,臨終前身邊只留下 20 元錢。
香港 ── 寓言中的泰川
因高地價政策,每一個香港的中產人士都努力工作為「鄉班們」囤積財產,把每月一半的工資用來供樓交租;小街上每年仍有小店舖在新春前掛出「無良業主迫遷」的牌子;低下階層市民則要承受昂貴租金帶來的高物價問題,現在在天水圍的貧苦市民竟要承受比市區還高的菜價。
政府也有搞些職業再培訓計劃,為失業的問題降,部分低下階層的確能透過這些計劃轉投到保安和清潔行業,但他們只是在不同的崗位過泰川百姓那種難以翻身的寄生生活。
商人˙小販
拿林尚沃在泰川施行的德政與香港政府管理小販的政策對比,就能清晰看到香港這個重商卻不重「商道」、重大商家卻抑小商販的社會,問題出在哪裏。
當政府把小販歸類於食物環境生署管轄範圍時,我們便可以理解到,香港政府對「小販」的想像,只有相對於生、秩序、安全等的負面形象。
一個在街邊擺賣白蘭花的老伯,一個在銀行關門後才出現的織草蜢技師,他們個別人生經驗所累積的謀生智慧,被一個草率的小販管理制度所抹殺。我們的貧富懸殊是來自政府壓制了市民的謀生能力及智慧,把所有本來可靠自己的能力改善生活質素的人,放在那些低收入、長工時的工種上。
根據食環署的統計,1987 年至 2006 年間,無牌小販由 1 萬 1,000 多人,下降至只有 2,000 人左右,當中有多少被迫趕進了在職貧窮的死胡同?
重新發出流動小販牌照,除了是一個民生的議題,也是一個當下文化保育的行為,它可使民間獨特的生活方式得以延續,而新一代亦可透過成為小販釋放創意,以謀生的實戰經驗不斷提升創作手法。
林尚沃給所有想做生意卻沒有本錢的人天銀五兩後,我想當時的朝鮮必定是世界上最精采的旅遊城市,地道文化的繁衍及精緻性,必定使城市的活力氣氛遠勝動感之都香港的 shopping mall。
現時,我們的政府政策竟以相反的方向壓制小販文化,除了不再發放流動小販牌照外,他們還利用納稅人的金錢(而且只是很快就坐食山空的 3 萬元),「引誘」本來可自力創富的百姓交還他們的小販牌照,從而跌入難以翻身的貧窮圈套。然後,政府將本來小販可分擔的商業角色,全都透過不公平的政策傳送到我們現代版的鄉班手上,於是,全街都是百百佳佳,惠惠康康。
今年《福布斯》報道,在頭 20 名白手興家的亞洲億萬富豪當中,有 5 位港人榜上有名。
今年多個政黨估計,本年度的政府財政盈餘將達 600 至 1,000 億元。
香港一池臭水。
--------
《相思別曲:商道原著卷二》
《財上平如水:商道原著卷三》
崔仁浩著,台灣麥田,2003
------------
21世紀新經濟哲學
韓國小說家崔仁浩在中文版《商道》(台灣麥田,2003)的序中說,本書「是在韓國金融風暴時給企業界一個希望與勇氣的作品」。這一套三卷寫於2000 年的小說,在韓國大賣 300 百萬套,02 年由《大長今》、《醫道》的導演李炳勛拍成電視,獲得 40 點收視佳績並奪得當年韓國放送大賞「戲劇大獎」。
《商道》的小說與電視改編,少有地相得益彰,情節雖不盡相同,但都涵蓋了林尚沃的重要事和思想。小說到處可見中國古賢哲理與佛家禪偈,建構出林尚沃的思想系統;電視善人物刻劃與情景營造,林尚沃(李在龍飾)的謹言慎行與正直執,令人嚮往。
《商道》的小說與電視劇在內地和台灣引起的哄動,與在香港的默默無聞,對比極大。《SOHO 小報》有文談及 SOHO 總裁潘石屹、SK電訊中國區CEO劉允、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湯敏、美國利世集團總裁李中子等多位企業界人士,還曾雅聚北京大覺寺明慧茶院,就小說帶出的議題進行討論。
在香港,電視台把它放在星期一至五早上10時半、長者節目《快樂長門人》之後的時段播出,錯過了一個引發更多討論的機會。
《SOHO 小報》還引了作者的一番話:
「我是本為今天的企業人士們塑造一個楷模的心理創作這個作品的。無論是在市場賣糕的老太太,還是大企業的總裁,都是進行創造性經濟的人,他們都應該學習林尚沃的商業精神。希望這部小說能展示21世紀經濟世紀裏應遵循的新經濟哲學。」
《商道》是一套很好看的電視劇,除了商業道德和社會企業的內容很有啓發外,感情線也很吸引....誠意推介給大家!
程展緯
註: 此文原文刊於經濟日報24/12, 其後作了少許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