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者協會成立二十周年。會上說了一些良心話,意猶未盡,在此與讀者分享。
在香港學者眼中,香港是怎樣一種狀態?一、經濟不穩定。不能光看恆指和樓價的一時上落,不光看貿易,失業率就是長期下不來。二、社會士氣低落。一片悲觀情緒,好的茫無頭緒,差的已經意興闌珊。三、社會嚴重分化。市民與政府之間、社會群體之間、甚至政府部門之間,互不信任,或者互相傾軋。四、政治紊亂。看不出方向,也看不出方向如何產生和演化。五、誠信失守。居高位的、拿選票的,可以毫無根據亂說話,可以隱瞞事實亂撒謊,以私人欲望凌駕公眾利益而面不改容。總的來說,看不到前景,大家既不肯放棄,又不知道期待什麼。在這種情勢下,最受害的還是下一代,我們欠他們一個未來的憧憬。
學者的尷尬
學者的處境,絕不好過。他們的天職,是與知識打交道,是創造知識(研究)和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教學),因此中國人稱為知識分子(或者「高級知識分子」!)。可是他們今天在香港天天需要應付的,是與研究及教學直接關係不大的文牘雜務。他們天天需要擔心的,本來應該是研究是否有成果、學生是否長知識;但是他們今天擔心得最多的,是研究經費是否被削,是寫的文章是否夠多,是文章發表的學報是否上榜;在有些院校,甚至是自己見報的頻率。他們同樣的在面對變幻莫測的政治行情、橫行霸道的政客言論、誇張惑眾的傳媒報道;還有的是層層加碼的「問責」措施;再加上個別院校對他校的冷箭和踐踏,以及短視無恥的爭奪。學者們感到的是風雨飄搖、動輒得咎;不需要做錯事,也需要生活在惶恐之中。
不客氣的說一句,有些院校的措施,不是為學者們抵擋外來的干擾,而是把這些干擾直接傳遞給每一個部門,令到每一個基層學者都遭罪。因此,社會的動盪,震撼高等教育幾乎每一個學者。
這些學者,許多都是香港的子弟,土生土長,就在這塊彈丸之地,憑努力和才智,蜚聲國際,為中國人進入國際學術舞台創了許多先例。也有許多在外國工作了很多年,闖開了廣闊的學術天地,負盛名回歸,希望為香港幹點事,或者通過香港為中國的發展做點事。沒有這些學者,香港的高等教育不會有今天的國際地位。毫不誇張,香港的高等教育,在亞洲是數一數二的。此外,香港還有許許多多的子弟,正在世界各地的學術機構,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香港如此小的一個地方,能夠誕生如此多的優秀學者,不能不說是另一種奇蹟。
面對香港的困境。這些學者會問自己:這是我心愛的香港嗎?香港還有希望嗎?我一心為香港做點事,現在還可以有貢獻嗎?對於許多有成就的學者,會問:我是帶情意結在香港等待轉機、任由折騰,還是忘卻香港到別處更暢快地攀升學術高峰?
學者的情懷
中國知識分子有一個特點,就是放不開家國情懷。西方的學者,要求的學術自主,是希望獨立於國家政治而尋求客觀真知;西方知識分子的烈士,是哥白尼。中國的學者的要求,最後還是治國平天下,也就是「報國」;中國知識分子的烈士,是屈原。香港的知識分子,似乎兼有中西知識分子的抱負,既希望為人類知識作出貢獻,又希望為香港、為中國的前途作出貢獻。在香港的現況下,就陷入了尷尬的處境。
但是又不必因此而悲觀。即使在這種情況之下,香港的許多學者還在不斷努力,在探索。也許會讓他們走出一條新的道路。如果我們擺脫中國傳統士大夫「得意」、「失意」的思想範式,而用生態的角度來觀察,也許可以看到學者在新形勢下的新角色,擺脫無所作為的苦惱。
比如,在政治動盪之中,在政治角力與利益爭奪之際,需要學者的客觀知識與理性分析,提供一種穩定平衡的力量。在「問責」觀念甚囂塵上的時候,在「行政問責」(政府說了算)與「市場問責」(客戶說了算)瀰漫的時候,需要學者營造「專業問責」,保住服務對象的長期利益。在學者被個人權益所困擾、被政治權力所引誘的時候,需要學者提出專業權利的概念,才能保證學術研究的尊嚴和持續發展。在社會被種種假象所困惑,又被種種私利所左右的時候,需要學者的道德勇氣,刺破種種虛偽,向民眾宣示真相。等等。
學者的魄力
這樣的學者,當然不容易做,但也許正是新時代的需要。學者因此除了埋頭苦幹做研究以外,還需要懂得包裝和表達,讓更多人認識自己所作研究的意義;但又絕不誇張、撒謊。需要適應政治化的社會,並且能夠在政治的叢林之中,為知識和理性找出一條生路;但又不是去扮演另一種政客,譁眾取寵。需要學會站在知識和理性的立場,和在朝、在野的權勢對話;但又保持不卑不亢的學者風骨。今天的學者需要更大的魄力,超越舊式知識分子的模型,超越種種行政和制度的規範,超越人云亦云的時髦觀念,超越非敵即我的政治分野,……方能完成學者的歷史使命。
以上的言論,一定有朋友認為言之過甚,「哪有像他說得那麼灰暗?香港其實還是不錯的!」但願如此!
或者有朋友認為我這是在散播消極言論,「社會影響不好」。果真如此,則是我言重了,請原諒!
也會有朋友說,「誰不會唱高調?哪有這樣的學者?」我只是以為,香港的學者應該還懷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即在社會水深火熱之際,挺身而出。更何況,今天香港的知識分子,一無生活之憂,二無殺頭之虞!
程介明
信報財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