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雨傘世代的反蛇齋餅糭(二):寫見證、格格漫畫、棟篤笑、小說

雨傘世代的反蛇齋餅糭(二):寫見證、格格漫畫、棟篤笑、小說

圖:Economist

上周五的文章《雨傘世代的反蛇齋餅糭:科技是我們的武器》,今天早上好像被封鎖了。假如這是惡意行為,說明了我們誤打誤撞,又觸動了某些人的神經。根據毛主席的「死仔包/死女包理論」: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那我們集體發文、創作,可能是可行的出路。周末聚餐,討論到這篇文章,有朋友說我給的建議未夠具體。以下是根據好朋友「ICC的MCC」的思路,再給大家一點發聲的建議。

「ICC的MCC」的想法是單說理論,必然很悶,而且很容易流於雙方互叫口號,卻沒有交流的境地。與其說教,不如說故事,更能發揮理論。很多宗教經文,用的都是故事形式。整部《聖經》,基本上就是以色列民族的立國神話,以及耶穌及祂的門徒的事蹟。許多最重要的理論,都是故事中的故事:耶穌在某地傳教時候說的比諭故事。以故事傳教,簡單易明,亦容易記憶。

雨傘世代的話,我們並不需要太多人去寫理論。畢竟,我們追求的,並不是什麼新知卓見:理論基礎,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人寫出來了。反而將理論,跟香港的現實情形結合,才是我們宣傳戰的重點。網絡科技的最大優勢,就是邊際成本是零:每多寫一篇文章、多畫一篇漫畫、多做一段vlog,成本都是零。寫出自己的故事,讓它融入我們的集體意志裏面,就已經是深耕革命的方法了。

寫見證

我們要找內地生支持雨傘運動的證據,我們會找到《內地生撐香港》的作者文章。要找沒有民主的害處,我們會看香港電視發牌事件。基本上,人類的思考模式就是以故事、實例,去引證自己學到或領悟到的理論。很多基督教會,以做見證為傳教方式:教友都會說出自己的經歷,將信教這過程,化為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這樣做,就將本來是很遙遠的理論,化為我們身邊,每一個我、你、他的故事。所以將這兩個多月發生的事情及感受寫下來,力量非同小可。不論你在運動中的角色如何,不論你有沒有在抗爭現場出現過,都請寫下為什麼你的心路歷程。

要面對抹黑醜化,沒有什麼是比幾百甚至幾千篇「自白」更有效了。留守有沒有人收錢?有沒有人煽動雨傘世代?雨傘世代是否為了追星才出現抗爭現場?假如有幾百篇心情故事,這些謠言就會不攻自破。假如有出版社或媒體,願意收集這些故事,出版成書,則故事更能傳播到我們的社群之外。

而且,要寫心情故事,是宜早不宜遅。時間一久,自然會忘記很多細節,寫出來的真實感就會變小了。漸漸,受了其他人的影響,我們各自的回憶很自然會演化成一個集體記憶;到了那一點,再寫的震撼力必定會減低。反而是現在寫,就能保存自己的想法及記憶;發表了的話,則或多或少地會貢獻到集體記憶當中。

歷史學家,都會分開第一及第二來源(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第一來源,就是貼近現場的報導、日記、書信等。第一來源愈多,則還原出來的歷史愈可信。有時候,一些歷史事件的解讀,甚至會因一些第一來源的文獻出現,而大大改觀。幾百年後的歷史如是,幾年後的論述亦如是。我們每一篇的見證,會對整個運動的走向,有一定的作用。

格格漫畫

早在雨傘運動開始之前,就有一些網上漫畫家被起底。例如《溫水劇場》的作者,因為是日裔香港人的身份,被一些左報抹黑。先不論為什麼有些人竟然會認為,日裔香港人無權發聲,單單是他們決定開炮,就證明了諷剌式漫畫,牽動了某些人的神經。

格格漫畫,簡單明確,讀者只要三十秒,就能明白當中的笑點。笑點背後是社會矛盾,格格漫畫明確點出,就建立了大家的認同。因為漫畫的主體是笑點,所以我們都很自然地會「些牙」(按:share)畫得貼切的漫畫,使它們的傳播,比文字或影音描述更快。

部份,在笑完以後,更會引起深思。《經濟學人》在雨傘運動之初,就刊登了一張漫畫:中國龍害怕兩隻要求民主的小老鼠,瑟縮在一張小櫈上。這漫畫,諷剌的是中國政府對我們的反應誇張,但卻點出了,中港關係中的矛盾。

現在網上漫畫家,為數不少。他們亦很明白團結的道理,過去半年,就發動了最少兩次共同創作的小運動。部份亦已經開始將自己的漫畫,輯錄成書,慢慢變成了實體經濟。各位能畫,心中又有話說的朋友,FB發表漫畫,也許是不錯的起點。不畫的,也請幫忙「些牙」。

棟篤笑

各位雨傘世代,請問你們有多少政治認知,來自黃子華的棟篤笑?笑話跟漫畫有點類似,因為大家都以諷刺時弊來吸引眼球,但卻同時點出了社會上的矛盾,建立一代人的共同認知。蔡子強、安裕等合著的《最壞的年代、最好的記者》中,以專文論及了美國的名嘴節目。當中的一段如下:

切勿看輕這三十分鐘的插科打諢,美國社會每天的怨氣得靠它消去不少。賴特曼(按:David Letterman,剛退休的名嘴)的笑話比起雷諾(Jay Leno,另一名嘴)的更為人受落,是他往往能夠與聽者達至同理心,在訕笑某人或某事短二十幾秒過程,講者與觀眾就譏諷內容或對象,迅速達成共同認知關係。

在香港,因為傳媒生態,我們未有電視的名嘴節目,但是由電台到網台,由報紙到FB,多少認知是透過笑話傳播?一則寫得好的笑話,被「些牙」又「些牙」(按:share)後,就成了最有力的宣傳武器。

將好幾個笑話,串成一串表演,就是棟篤笑。在美國,名大學都會有棟篤笑寫作班,目標就是要訓練學生觀察時政以及即場表演的能力,是精英教育的一部份。學生們花了一整個學期寫稿及練習,到期終考能拿出來的表演,可能只有三幾分鐘。但是幾分鐘的表演,卻貫注了表現者的人生觀及對事情的看法。

短的笑話,在FB發佈已經能傳出去。如果做Vlog,加入一些笑話,能增加節目的吸引力。如果笑話成份漸多,日漸連貫,則成為了一個棟篤笑的Vlog。美國的棟篤笑天王,很多都是由在餐廳表現開始。對應香港的情形,則是各表演區的街頭表現。為什麼街頭能唱歌,卻不能做棟篤笑?在各表演區現場表演棟篤笑,則一方面繼續練習,另一方面觀察聽眾反應,從而作出改善。

幾段優良的棟篤笑,可能比七情上面的政治演講,更能收到廣傳之效。而且,如果將其他議題(兩性關係、家庭和諧、辦公室倫理等)一同寫入的話,受眾將會更廣,棟篤笑裏面的政治觀念,反而更為入腦。

大陸出生或成長的黃營朋友們,棟篤笑可能是特別適合你們的媒介。你們看中港各類矛盾,遠比我們看得深入;中港文化的異同,你們亦感受得最貼切。而且,你們有語言上的優勢,可以地道的向遊客或其他長居香港的人士表演。以棟篤笑為起點,亦能降低雙方的戒心,使任何論點,更容易入腦。本地人多看,亦有助做成真正的中港融合,令大家更明白對方。基本上,筆者很期待,終有一天可以買票看這類型的棟篤笑。

小說/劇本

武俠小說當中,最恐怖的武功都是「無影無形,殺人於無形」。在宣傳戰裏,小說就是這種無色無味的武功。村上春樹的雞蛋與高牆論,大家都可能熟識。在同一次演講中,村上老師還解釋了為什麼社會要容許作家,這種以說謊為職業的人:

以高技術的說謊,將虛構說成真實,小說家能將真相帶到新層次,以新燈光審視之。很多時候,在原有的環境裏,很難發掘或真實地描述真相。所以小說家嘗試將真相從其藏身之所抽出,並送進虛構之環境,並製造出虛構的身份。要達成這個目的,我們需要先找出我們身邊的真相。這乃寫出好謊言的重點。

筆者之前也寫過,浸淫美劇日漫是雨傘世代其中一個特點。這不單單是文化認同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很多觀念,就是透過美劇日漫,一點一點地滲透到我們的意識當中。這亦是為什麼筆者會最近將書局裏的港產網絡小說都買下來:筆者希望從這些小說中,看看今天的年輕人的人生觀。

要發聲,一篇好的短故事,可能比一篇力竭聲嘶的議論文更有傳播力。甚至,我們不需要以「寫政治小說」的心態去寫。就算是一篇愛情故事,當中亦會滲透了雨傘世代的價值觀。難道《男人唔可以窮》裏面,就沒有雨傘世代的政治觀在裏面嗎?從主角父親的人生觀跟主角及主角弟弟的對比,到以娜vs安兒的選擇,每一情節都是我們雨傘世代的想法。

老子有曰:「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夫唯不寫而寫,才是我們有效的進攻方法。鳩鳴成功之處,就是警方不知道誰是真購物。小說最大價值,則是對方分不清誰在宣傳。除非一刀切的拒絕所有雨傘世代的作品,否則,小說裏的觀念,還是會宣傳到我們的集體意識裏面。所以由短故事開始,到微小說,到長篇小說,甚至作用相近的微電影、網劇,都是我們的終極武器。

結語:只有太少,沒有寫錯

筆者曾經上過 photoshop教室,老師第一堂就說:「我可以將photoshop常用的幾十個工具,以每堂三數個的模式,向大家講解工具作用以及今天專業人員的用法;然後考試就考你們會不會用這些工具,做出今天的專業技巧。我也可以花幾堂,將photoshop的模式及工具,為大家做一個總結,然後我們花十數堂,各自創作一些作品。大家試過了之後,我再針對每一個人的作品,給一些改善建議。你們猜,兩個方法,你們用什麼方法能學到最多?」

在沒有邊際成本的學習模式下,當然是多做多改善的方法學得更快。當然,學習理論是有它的價值,但是到最後,最重要還是要多嘗試。而且,有時候太熟練,就會落入俗套,如果變成了流水作業,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反而並非最好。政治,乃是眾人之事,有無數的半專業意見,才是集體意志最有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