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聲明,我一直支持廣東話的存在,同時更認為,廣東話與及香港一直使用的譯名,香港人聽慣聽熟,電視電影報紙雜誌用慣用熟,無必要改就無謂改。
近日有人發現偉大的CCTVB在劇集及新聞一次又一次被發現將外國名字的譯名由平日用廣東譯音改為國語譯音,我想,其實應該不是近期的事,只不過唔覺唔覺你又無乜留意。我反而想提的,是譯音以外的。
我愛看足球網球等比賽,近年不止一次聽到旁白用上一些我認為是怪怪的詞彙:例如決勝分/Match Point無啦啦變成「賽點」,網球的Tie Break最近聽過一次叫「搶七」,還有足球的十二碼變「點球」,罰球變「定點球」之類之類。
首先,我看的是廣東話評述,由本地電視台製作。既然你用廣東話,觀眾是香港人,我真的不能明白為何要轉這些詞彙。賽乜春點,係咪唔可以講Match Point,講左會俾人罰錢?我最記得第一次聽賽點,係睇世界女排大獎賽,偉大的CCTVB直播中出現。幾位評述得個嘈字係唔係都叫已經算,韓毓霞小姐無貢獻之餘仲突然爆出「賽點」,我真係唔知俾乜反應好。
「搶七」對我來說是更礙耳:我不大清楚Fox Sports的廣東話評述服務對象是否超越香港,但若果是的話,那些球員的譯名理應改改,但我聽到又不是這回事:當我仍然聽到祖高域而不是喬科維奇,你就唔該繼續用Tie Break而唔好柒柒聲啦!
可能不久將來,大家不會再於報紙電視聽到車路士阿仙奴,而是切爾西阿森納。噢,想起都覺得可怕。
又,某一天從港台電視台收看功夫普通話,又是睇到我頭都痕。
那些計算機而不能說電腦我已經覺得是否實用,但有一部份極速地將國內那些潮語教授一次,我就不太明白有什麼需要:我真的要理解什麼是「賣萌」、「鴨梨」、「大蝦」嗎?我們學習普通話,注意用詞,那些唸了出來大家會明白的不是已經夠嗎?為何要去理解國內網絡潮語呢?
有人可能會話:這些細節我沒有留意啊!說得嚴重一點,文化大滅絕,通常都是從細微處入手的。
平日有讀我寫的朋友都有留意,我是喜歡廣東語與及語體文夾雜的,當然我中文不夠好是原因之一,但的確有些廣東話的詞彙能夠表達的意思是傳神得多。你要我整篇都用語體文,不是不可以的,但是否有這需要呢?
當政府機構可以突然出現簡體字,電視台又鬼鬼鼠鼠轉譯名,我諗,呢回事並不簡單。大家都知,呢個偉大既CCTVB最叻係乜,雖然睇既人少左,但同樣都可以荼毒唔少人。
我並不讚同有部份矯枉過正的投訴,例如早陣子有人話HKTV劇集用的字幕字體是來自強國之類的,不過我想,能夠堅守使用廣東話,用香港慣用的詞彙,我們都有責任。
我真係好唔鍾意聽到例如埃博拉(又名依波拉),你就真係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