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蔡東豪與《立場新聞》: IBE 練習

蔡東豪與《立場新聞》: IBE 練習

這兩星期關於蔡東豪和《立場新聞》的文章,也許有人已嫌太多,無論是罵是護,似乎可以講的都有人講了。我這一篇,試以 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又稱 'abduction',以下簡稱 'IBE')來評論,希望能合情合理之餘,還有點新意。不喜請插,厭者勿看。

IBE 是一種推論方式,簡略而言,其原則如下:對於某一事物或現象,如果有超過一個可能的解釋,我們應該接受最好的那個解釋;所謂最好的解釋,一般的標準是最簡單直接、最符合我們已有的知識、和最能解釋其中的細節。讓我先舉一個簡單的 IBE 例子,然後才應用到蔡東豪和《立場新聞》一事;為了論述方便,我會用 'explanandum' (指被解釋的事物或現象)和 'explanans'(指用以解釋的假設、說法、或理論)這兩個詞語。

Explanandum:一位我不認識的漂亮女生迎面而來,忽然向我友善地點頭,嫣然一笑。

Explanans 1:那是我曾經教過的學生,她認得我,我卻記不起她。

Explanans 2:我儀表不凡,很有吸引力,漂亮女生對我頓生好感。

Explanans 3:那是電視台「偷拍鏡」之類的節目安排,想拍下漂亮女生引來的反應。

Explanans 4:漂亮女生乃外星人假扮地球人,在做實驗研究地球人的心理和行為。

毫無疑問,explanans 1 是最好的解釋,我應該接受,否則便不合理。

好了,說到蔡東豪和《立場新聞》,事情當然複雜得多,而我亦沒有任何內幕資料;以下不過是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原則來評論。蔡東豪以「我恐懼、我誤判、我愧疚」為由結束《主場新聞》,對於他復出搞《立場新聞》,不少評論都集中在他當日的的恐懼和誤判。

Explanandum:蔡東豪因恐懼和誤判而結束《主場新聞》,卻半年不足便復出搞《立場新聞》。

Explanans 1:令蔡東豪恐懼的因素已消失(或至少減弱),他亦認為已有更好的判斷和計劃,壯志未酬,於是決定重張旗鼓,延續被逼中斷的志業。

Explanans 2:蔡東豪依然恐懼,但認為已有更好的判斷和計劃,想到搞網媒能帶給自己的種種個人利益,終於不顧恐懼,唯利是圖。

Explanans 3:蔡東豪依然恐懼,也未有更好的判斷和計劃,只是神經錯亂,忽發奇想,臨急招兵買馬,豁出去了。

Explanans 4:蔡東豪已被收編,所以不必恐懼了,也不必有更好的判斷和計劃,復出搞《立場新聞》只是替中共在香港維穩。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 explanans 4 是最好的解釋,但問題在於《立場新聞》主要仍舊是《主場新聞》的班子,再加上董事會有吳靄儀和練乙錚等爭取民主的有影響力人士,如果這是維穩之計,未免兵行險著得太匪夷所思了。Explanans 1 比起 Explanans 2 (搞網媒可以賺大錢?)和 explanans 3 (蔡東豪神經錯亂?)也是較好的解釋,因此,我接受 explanans 1。

也許還有其他可能的解釋是比 explanans 1 更好的,只是我想不到;然而,這個小小的 IBE 練習,至少可以提醒大家應該客觀地比較不同解釋的優劣,不要先認定某一解釋為真,然後不顧一切反對其他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