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編輯室周記:石器時代的施政報告發表巡禮

編輯室周記:石器時代的施政報告發表巡禮

預料之內,本周網站被施政報告相關文章「洗版」:有本網的自家報導、業界的回應、專家點評、網民感想等等,數量約八十餘篇。立場新聞和852郵報的相關報導及評論亦有上百篇,更別忘了社交媒體上的眾聲喧嘩。網絡媒體和社交網站以光速發展之際,網上議政網上回應的趨勢只會有增無減。偏偏,政府仍然停留在互聯網的石器時代,只把網絡當作壁報版和展示屏幕,上載的施政報告全文(版面設計還要非常不user friendly)和直播行政長官相關發言片段,視急速冒起的網絡媒體如無物。政府有多少誠意推進和支持新聞及言論自由,可見一斑。

按照慣例,特首先在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下午出席記者會,晚上出席電視台舉辦的論壇。翌日再到電台烽煙節目,緊接是立法會答問大會,還有些中英文電台的個別專訪。不翻查資料,還忘記了政府發表施政報告後到電台出席烽煙節目,乃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開先河。他每次發表施政報告後,均會到電台出席烽煙節目,想不到就成了三任特首的施政報告「巡禮」一環。九十年代香港回歸中國在即,人心惶惶,議政節目日盛,時事烽煙節目亦乘勢而起。被形容為政治家的彭定康選擇當時受歡迎的大眾傳播媒介,接受市民直接質詢。

今天,政制改革同樣掀起爭議。網絡媒體有如當年的時事烽煙節目,異軍突起,讀者人數和稿量直追傳統媒體,港人註冊社交媒體如Facebook的人數亦過百萬。既然施政報告和民生息息相關,特首和政府官員有沒有胸襟膽量出席網絡媒體舉辦的論壇,甚至「online」和網民直接對話?差不多一年前,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接受立法會議員質詢時,闡釋政府對網絡媒體的立場,提到「幾乎任何人都可以設立媒體網站」,政府「未能在眾多網媒中作出區別」,拒絕檢討相關採訪安排。一年過去,政府在這方面依舊毫無寸進。然而,2002年韓國總統選舉,盧武鉉當選第16任總統後,卻接受當時成立只有兩年的網絡媒體OhmyNews專訪。

網絡媒體遭打壓,傳統媒體舉步維艱,現在連學生書刊亦被點名捱批。慣於閉門從事博客的梁振英,「集體創作」施政報告時有閒暇關心一班大學生出版的《學苑》、原先銷情慘淡的《香港民族論》,卻無視去年一浪接一浪衝擊新聞及言論自由的事件: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被斬六刀,商業電台時事節目主持李慧玲被炒,蘋果日報和其創辦人黎智英多次遇襲及遭圍堵,雨傘運動中多名記者採訪時受暴力對待或被捕……

本地新聞及言論自由已臨生死邊緣,梁振英畜意再加一腳,只敢向大學生抽刃,卻以「過去幾個月的事件」八字代替「雨傘運動」。讀施政報告,除看它寫了什麼,還看沒有寫什麼。面對這位特首,港人敢怒敢言又如何?沒有真普選的香港,我們還要忍受多少份爛施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