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有政治化妝術這回事的話,或許就是如此。
學聯周永康同學近日在有線新聞專輯節目〈新聞刺針〉所輯錄的言論引起風波,事發至撰文此刻時間已一日有多,由事主證清以至網上絕大部份言論都將重點放在〈新聞刺針〉內容,言而昨日令事件火速備受關注的(筆者也是)並不是此則在當日上午播出的新聞,而是筆者於昨日下午首先看到的明報即時新聞題為:周永康:圍政總證單靠升級未必有用。
即時新聞報導是否不需遵行專業操守?
香港網絡流量巨大對即時新聞需求亦大,且競爭劇烈,在客觀準確要求以外,同時以獨有新聞角度謀求一席之地或許無可厚非,我認為清晰分辨有線與明報處理同一段新聞的手法,將可一睹富媒體(註一)透過將新聞重新包裝以達到引導輿論的目的。
〈新聞刺針〉在網頁上附有一篇配稿,詳列全條影片內容,交待由九二六開始至十一月底金鐘清場,運動組織者在多個關鍵時刻後的回想與反省,至後尾部份提及辭職公投至行動升級兩部份,卻是兩篇報導同時皆有的內容。
一. 兩篇報導內容排序不一,明報選擇重點報導周永康。有線報導中時序與事實相符,由辭職公投到學聯疲態再到行動升級,明報則選擇以倒三角形式將報導內容由學聯疲態到行動升級再回頭講辭職公投,並以周永康對行動的檢討結論做頭條,兩者新聞重點明顯有別。
二. 明報在有線報導中選取由學聯疲態、行動升級與辭職公投,三個重點作即時新聞內容。以新聞價值判斷或許合理,而將次序安排為周永康排先,此一做法有相當大商榷餘地。
筆者嘗試以 「何俊仁」、「辭職」、 「公投」、「退場」、「條件」等字眼,翻查由九月二十三日到十二朋二十三日所有中文新聞紀錄發現蘋果、明報與信報三個泛民主派輿論陣地,唯獨明報從未有報導有關民主黨超級區議員何俊仁以呼籲退場作為條件,與雙學換取其辭職促成變相公投。
走筆至此,如果讀者留意政治新聞日子稍長,都會知道明報自五區公投開始已成為溫和民主派輿論陣地,不時替其背書,由年前公民提名運動開始,以至佔領運動後期明報更不時大揭五方會談內容,在社評及政治八掛欄位更不時大放厥辭,指點泛民江山。
筆者不禁疑問既然溫和民主派願意開出條件做政治交換,畢竟何俊仁著眼點是在希望為運動退場創造機會,又有何說不得之理,何需一而再再而三將輿論壓力施予雙學身上?
其中十月二十九日明報社評〈陣地戰轉為運動戰 收割佔領最大成果〉,當中指「這場佔領運動,公開擺出學聯、學民思潮、佔中三子三頭馬車領導的格局,但熟知內情者都知道,領導權的矛盾早就爆出來。樞機主教陳日君曾經公開批評學生,替佔中三子作不平之鳴,認為並非三子騎劫了佔領運動,而是學生騎劫了佔中,緣由在此。」
不是世代之爭的領導權鬥爭
話說得很白,領導權的矛盾、學生騎劫了佔中,所以用公投去交換退場大抵就是一個不能言明的設局,雙學呼籲退場就是公民抗命不合作運動路線退場,何俊仁辭職,公投運動開始,意味溫和派重奪領導權,但萬想不到雙學拒絕以退場做條件,廣場公投亦被民意推倒,溫和派退場無望,周永康在有線訪問中說得清楚 : 如果雙學叫退場,仍有支持者在現場,點處理呢,定係其實要撐到最後一刻呢?
或許,明報最想蓋住的不是交換,而是這種一走了之的醜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