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用網遊思維修理破碎現實

用網遊思維修理破碎現實

圖片來源:flickr/batcave13

文/南橋

2014年年初,多家美國媒體報道了一部中國治療網癮的紀錄片《網癮》(Web Junkie)。該紀錄片由兩位女導演秀施·施楠(Shosh Shlam)和希拉馬達麗婭( Hilla Medalia)合作導演,拍攝地為北京大興的一家網癮治療的基地。該基地用半軍事化手段,讓網遊網癮「患者」接受各種治療,其中包括電擊療法。

電擊療法始於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網絡成癮戒治中心主任楊永信。2007年中外媒體就曾報道過中國這種治療網癮的方法。楊永信的電擊療法, 因效果和安全無法驗證, 衛生部於2009年7月將其暫時叫停。但數年之後,從紀錄片看,這種治療中心不減反增,足見網絡網遊成癮問題並無毫無解決。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網遊中存在大量色情與暴力,如果青少年保護的相關法規嚴謹,其推廣面臨的阻力要大得多,不至於像現在這樣泛濫成災。沒有道德底線的網遊商家,確實該承擔其社會責任。也希望公眾能體會父母親看著子女沉迷遊戲,而自己無計可施的痛苦。

上網「病理化」

中國是第一個把網癮界定為慢性心理疾病的國家。我擔心,這樣界定之後,也可能導致社會各方推卸教育責任,過於依賴這種「治療」,把至少部分屬於主觀的問題,轉化為外在、客觀的問題,繼而使得改進方案出現偏差。前幾年,高爾夫明星老虎伍茲,明明是有婚外情,後來卻被包裝成 「性癮患者」。有了這個詞語,他的偷腥就不是他主觀意志的錯誤,而是疾病讓他身不由己。對於我們大部分沒他那麼多閑錢去治療的人來說,管不住下半身那叫 「好色」。一旦我們將網癮問題,僅歸結為疾病,交給精神科大夫解決,可能會簡化了更為復雜的社會問題。

事實上,家庭教育環境仍大有可為。除了多陪伴孩子,鼓勵他們在現實中交友外,家長也應該允許孩子有一定玩耍的時間,不要讓孩子帶著一種發泄或者嘗禁果的思維,在網吧需求放松。西諺雲:「只懂做事不去玩,傑克變成大笨蛋」(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如紀錄片說述,很多中國家長只是讓孩子學學學,考考考。孩子們累極了,打遊戲放松,其實也可理解。我們小時候不也玩石子跳皮筋?假如發現遊戲有害,家庭可做的事,是用別的事情讓孩子過得充實,學能學好,玩能玩好,比如可以讓孩子看一些好書,因為好書也可以讓孩子休閑。

美國著名的遊戲設計和研究者詹妮·邁克各尼戈爾(Jane McGonigal),寫了一本書《現實的破碎:為什麼遊戲讓我們改進,為什麼遊戲能改變世界》,總結了遊戲讓孩子們感到快樂的諸多原因,細想起來,都是因為遊戲填補了生活中的某些空缺,比如遊戲讓我們在不斷犯錯中進步,而現實對於犯錯不能寬容;遊戲讓我們感覺我們超越了自己,和更有意義的東西聯系起來,而現實中的很多青少年感覺孤獨、無助、渺小。遊戲讓我們和陌生人結識,而現實中人們老死不相往來。

美國報道中國網癮治療的故事後,我在推特上問邁克各尼戈爾如何看待此問題。她說遊戲之外的經濟、教育、家庭等問題更值得擔憂。

用遊戲修補現實

她在書裡給我的一大啟發,是我們或許可以逆向思維。不是去用現實修理遊戲,而是思考遊戲怎樣可以反過來修理現實。例如,作為教育工作者,我發現,她的很多說法,可以用在教育上。 例如,越來越多的教師抱怨,學生不去看他們提供的反饋,借此改進學習效果。要想讓學習反饋行之有效,倒是可以從遊戲的設計中得到啟發,比如增加教學反饋的多元、及時和充分,使其有質有量。同樣,多人網絡遊戲的社區,也對清湯寡水的教學中的團隊協作,有著很大的啟發。美國教育界對於網絡遊戲的態度相對來說比我們開明一些。2013年美國高教信息化系統的主題演講者,就是邁克各尼戈爾。「教育的遊戲化」(gamification)則更是一個長熱不衰的話題。

更為重要的是,大家可以用遊戲的精神和方法,去改造社會現實。比如Freerice.com遊戲,讓玩家玩單詞拼字遊戲,拼對了,廣告贊助商會出錢贊助飢餓的人。遊戲中的眾包手段,也可以成為一種動員手段。比如醫療組織,可以發動玩家,識別所在地區心髒病發作時的急救包所在地,上傳到相關應用程序上,使得突發心髒病的人得到及時救助。如果我們發明一種遊戲,讓各地玩家發現公廁,然後標示出來,上傳到特定應用程序上,我想全國各地的遊客都會感謝不盡。邁克各尼戈爾還用網遊方法,設計了一些非常現實的遊戲。比如她曾經幫紐約公共圖書館設計了一個遊戲,召集青少年到紐約圖書館呆上一夜,「閉門造書」,大家居然一夜之間合作出了一本精美的圖書。她還不滿於奧林匹克運動無法發動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現像,和一些商家發明了一個遊戲,尋找失蹤的古希腊遊戲,這個遊戲,把全世界各地的玩家動員了起來,研究、設計並實施這種「失蹤」的古老運動,力圖把全民參與的奧運精神,經由遊戲,重新回到現實當中。

網遊的可能

在探索如何治療青少年網癮的問題上,全社會的思維應該拓寬。或許我們更應該考慮的問題是,有哪些問題,網絡遊戲做到了,而現實沒做到?我們該怎樣去改造現實?近幾年興起的「創客運動」,就是因為一些網絡玩家、「極客」,把網絡上的自助制造(DIY)搬到了網下,開始制造現實中的物件。我想網遊也一樣,存在諸多降臨在現實中、並讓現實陡然一變的可能。

(原文刊於「泡泡網」,按內容伙伴協議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