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來源:rawpixel @Unsplash
今晚遇到一件特別的事。講完一個講座後,有位聽眾前來問我記不記得數年前的一件事:當時某傳媒把一件有歧義的事情說得很絕對,我在自己臉書頁上指出了這件事情其實是有歧義的,使這傳媒受到不少攻擊。
原來他當時負責這報道,之後因而被老板責備,還要出信道歉。今天來找我,他強調絕對不是想尋仇,只是要作個段落。於是我當面和他解釋了為什麼那件事是有歧義的,他說他多年來的一條心刺總算放下來了。
他還說他的同事對我感到「聞風喪膽」,害怕什麼時候給我 fact check 他們有什麼出錯。一聽到他這樣說,弄得我真的很不好意思。我從來只不過是想弄清楚事實,沒有想過要針對任何媒體,更沒想過要傷害到人。反過來,有時我在這兒說了一些東西,後來發現有錯漏的,會耿耿於懷很久。
要不錯,最容易的方法是什麼都不說,又或是說完等於沒有說,一件事情十個觀點二十個角度,樣樣都有可能。但我又不甘心這樣,總覺得有話就要說出來,只好盡量保持戰戰兢兢的心境。
但我知道大多數的傳媒人都沒有這樣的空間。現在是即時新聞即時消費的年代,有事情發生了就要立即回應,等到查核完只怕已變成舊聞了。但記者不是神仙,不會什麼都知道,根本不會有足夠時間確定才說話。而當現在傳媒要靠跟紅頂白抽水來吸引讀者的時候,最終還是會引火自焚。
更甚的,是在 KOL 時代很可能連事實是什麼都不重要了,挑起爭議反而可以吸引更多讀者。有時看到一些貼子說的東西在數小時候就被證實是錯誤的,作者卻可面不紅氣不喘的轉換另一個話題,我看著反而為對方感到不好意思。
今晚這位朋友說他已經離職,他也受不了這個行業生態。可是我們的社會可以怎麼辦呢?這恐怕仍要我們整個社會一起回答。
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