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書出版後不久,我們大約可以預計到它是否讀者的「賣飛佛」。因為我們的 like、share、hashtag,都是自然無添加,不要說買,就是連叫人做「媒」俾吓like,都很少做。所以,這一期,我們知道不是最對讀者的脾胃,至少不是即食秒刻愛上的那一種......
做每一次專題,背後都有個初衷。那跟最後出來的書名未必一致,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要思考讀者會否有興趣、看得明、吃得下,因此要思考用什麼角度切入。但還是很感謝機構支援,持守住一份價值信念,讓一些要沈澱的思考,仍然可以不要命地在市場上出現,端的是奇疤一道。畢竟,有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不能三言兩語輕輕帶過,也不是三兩秒之間能夠 catch your eyeballs(聽說這是廣告業和銷售等很重要的信條)。這方面,一眾跟我們合作的設計單位,也無一不是盡其全力,在做設計的同時,到夜深仍然努力地想弄清楚究竟我們想講乜__嘢,不能不說佩服。
說回來,在做這期書的時候,原本想的主題,叫做 radical questioning。我們的初心,是想學習問問題。(這時候你應該會理解,這樣的主題,讀者應該是完全唔明白,以至要想一個方法去包裝它。)
其實 radical questioning 的核心很簡單,就是求真,不要玩假。表面上好跟「不要講大話」一樣兒戲,但事實上很深遠,因為這世界玩假的方法已經太多。你甚至不需要說謊,你只需要配合地表現因循,有意無意地停止自己去問問題,其實已經是投入虛假世界的法門。
我們的社會,表面上仍然追求很多美善的價值,沒有人敢這說是錯事,可是做出來往往就是另一碼子的事。不是因為刻意模糊掉,而是一直做着就忘記了原來的本意,目標跟做法脫勾了。我們還以為自己真的在做,真的在實踐,而別人又跟着comment on你做的東西,結果就是大家都一起假掉了。雖然「真的假不了」,但如果我們不知什麼是真,實在很難不假下去。
有這種思考也很正常。在這種每天都在衝擊做人常識的糟糕世代之中,很多時我們都不知道怎樣分真假對錯。相比起從前,我們似乎比以往的世代在各方面都進步了,但同時也要花更大的力氣去判辨真假。世間上有惡的存在,而從來都需要思想去應付。一旦停止思考,虛假和邪惡就會侵入,叫人不知不覺陷入其中。聖經《詩篇》甫開首就叫世人晝夜思想上帝的話,想來其實並不誇張。
Radical questioning 是不斷追問自己的前設,迫自己回應當下所信仰的願景、關懷,和所做的手段,彼此是一種怎麼樣的關係,還是已經脫勾玩假。它是一種「危險」的行為,因為它會動搖你最基本的信念。尤其當我們永遠只習慣用自立場定義自己,從來沒有追求心中真正相信的,它可能令你不斷自我質疑,即使你所挾的意義是如何崇高。但同時,這過程也鼓勵我們面對自己,成為一個更加心口如一的人。在這世代,integriety 彷彿已像福音一樣重要。
在這一期中,我們做了三個實驗,有趣的是每個都不是一個人做,而是一群人去討論的。我們要將 radical questioning 的精神,從自我思考的層面,放到公共的層次去展現。大概虛假本身,本就是一場共業;一次 radical questioning 的討論,也是要迫使他人面對自己的核心關懷。這是個困難的過程──許寶強說,如果少點信任,甚至可以落得大打出手的下場;但正因為我們信任參與者的真誠,這種求真,將會改變我們的關係。或者我們可以從撕裂的立場,重新展開對話。而勉力避免玩假,也給我們更大的動力,去創造將來。
我想,並不是要立即想到、傾到更好的出路,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其實在做什麼,至少明白「真正的假」是什麼。大方坦誠自己的假,已經比表面的真,來得有意義多了。
做完這一期後,我是很努力去把問題問清楚,但願我們也可以。
16/1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