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網絡公民獎】網上第一步 行動第二步

【網絡公民獎】網上第一步 行動第二步

(獨媒特約報導)上星期六於香港兆基創意書院舉行的「網絡公民獎2018頒獎禮」,同場亦有一場主題為「重奪社區咁易咩!『網想』能營造社區嗎?」的座談會。由應屆網絡公民獎得主「青衣島民」成員王必敏及「旺角街霸」製作人林心怡,以及香港01社區關係助理總監林立志、香港文學館「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執行編輯李卓謙與2014年網絡公民大獎「最佳文字報導獎」得主陳澤滔,分享由網上世界到落地社區的工作及感受。

兩個世界:線上﹒線下

網上訊息轉瞬即逝,與社區的深耕細作截然不同,究竟是「平行時空」?還是有方法將兩者扣連?香港01社區關係助理總監、前青衣區議員林立志就認為,網上充斥不同資訊,甚至乎是不實的新聞及消息,因此有時網上的倡議亦需要輔以落區解說,以接觸不同背景及階層的受眾。

「青衣島民」王必敏亦認同說法,認為「雲端」與「地上」是兩個嚴重割裂的世界,在網上得到的支持在社區現實中未必反映到出來,反之亦然,但兩者同樣有其價值。她指,近日正舉辦有關夾心階層的講座,網上反應不算理想,但當落區宣傳時又得到眾多支持,「所以不要讓網上的like及reach騙到」,建議線上線下的工作都並用,才會知道社區議題的關注程度。

_DSC9371
2014年網絡公民大獎「最佳文字報導獎」得主陳澤滔(左)

東九龍社區關注組陳澤滔亦有很深體會,表示在網上做任何事也可以被罵一頓,「網上是可以很極端」,更笑言有時不加「01死全家」都不敢轉發香港01的新聞。他憶述,早前因反對觀塘音樂噴泉找泛民議員卻換來指責,過程令他感到相當無力及灰心,「親泛民又罵,罵泛民又罵,咁我咩都做唔到」。他認為,網絡組織者需要自行調整心態,不要將網上留言過於放在心上。他指現時已看淡網上的「like」及「share」,反而認真熱切的回覆更叫他感到開心。

改變社區,怎先叫成功?

網上數據可以量化計算,嬲嬲心心都一目了然,但社區又有何指標呢?王必敏就直言「不敢想成功」。她以在青衣戲棚進行減廢行動的經驗為例,稱今年最低限度只是成功入場做到與減廢有關的事,在過程中才逐步逐步訂立目標,由扭轉傳媒的焦點到約見環保署,「每一步達成就再推多一步」。她強調,不要小覤網上的影響力,它可令受眾反思更多生活上牢固的想法。

_DSC9395
香港01社區關係助理總監林立志

林立志認為網上的角色主要在於踏出第一步(kick start),表示香港01的記者會時刻留意區議員或地區專業的動態,並儘可能即時回應跟進。他認為網上能夠帶動輿論,製造民意,甚至將輿論轉化成行動,令政府官員都去留意,無疑令更多人關注社區議題。

香港文學館「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執行編輯李卓謙則表示,計劃不只限於徵文,更有社區創作班、校園興趣班鼓勵大眾認為及接觸文學寫作。他指過去曾有一位老先生以手寫稿投稿,書寫了一系有關鵝頸橋的文章,甚至希望結集成書。他認為社區書寫並不是新興的活動,不少組織亦有進行相關計劃,以建立一個深厚的社區資料庫為目標。

_DSC9374

社區誰屬?

網上世界了無邊際,沒有地區界線分野,因此在網上發聲的人未必與社區有直接關係,甚至不是該區居民,社區該由誰來發聲一直是爭議。報導旺角行人專用區爭議的林心怡就曾對此感到困惑。她指報導見街之後,沒有想過是以「殺街」告終,而不是討論更多busking文化及空間規劃,曾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但另一方面若不從區議員入手又不知怎處理問題。

陳澤滔亦有同感,他以天水圍改建欖球場興建街市為例,「我覺得有問題,但問天水圍的朋友,他們又真的覺得街市很遠,物價很貴」。陳指,表達意見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社區其實是嚴肅的問題,需要溝通了解。在議題上亦需有底線,「應不應該做?會不會有兩全其美的方法?」。他認為有時不是一味反對就解決到問題,反而需要大家的想像力,拆解難題。

社區認同危機

在區議會劃界及新市鎮的規劃下,同一社區也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割裂。座談會主持、時事評論人梁啟智提到曾與黃埔街坊訪問,指他們永不會認自己是九龍城區,反映社區割裂及認同感的關係。

王必敏亦表示青衣有「山上」與「山下」的區分,在聆聽意見時亦有難度,「不可以說某一方不是意見,他們都住在青衣」,但她不希望社區存有如此細小的區隔。她認為社區需要磨合,「不可能幾個屋邨成為一個區,而做的事又不影響其他人」。她強調,社區發展需要宏觀地討論出來,「你爭三條街,我爭四幢樓,是好不健康」。

_DSC9379
香港文學館「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執行編輯李卓謙

李卓謙則認為公眾對社區的界線可以非常遼闊,指寫作計劃雖然以「街道為名」,但亦收到很多有關社區的文章。他指出,「社區」不一定只限於居住的屋邨及街道,鄰近的活動範圍也可視之為社區的一部份。

記者:周頌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