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區別五大不同概念
一、打擊版權與二次創作
余家明教授澄清,「盗版」,即pirated copy,是完整地抄下去的,即所謂的「老翻」。「侵權」,是版權上有問題,「二次創作」,是建基於你的版權物創造新的。余指出,「二次創作」構成一個灰色地帶,版權人覺得這是侵權,而網民覺得是創作。
回看大部份的國際公約,討論的其實是盗版。大多在說的,是「老翻」,即在網上傳播盗版。但copyright infringement(侵權)未到(網上傳播盗版)的範疇,因為當中是很複雜的,也有很多範疇不同的豁免。而「二次創作」就是一個較新的範疇,國際社會間仍有很多討論空間。
余指出,版權大聯盟早前的記者招待會,每位都手握一張牌,說要「打擊盗版」。余強調,網民從來都只是要「二次創作」,而不是不要「打擊盗版」。由「盗版」到「侵權」到「二次創作」,其實是很有分別的。
二、寬與狹義的解讀
余教授表示,版權與豁免也做出狹義的解讀,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權是寬,豁免是窄,那權益就會傾斜了向版權擁有人。因為「權就去到好盡,豁免就很狹窄」。倒轉亦然。重點是,就算是法律的制訂人,也不知道執法者是寬還是狹義的解讀。
由是有很多的討論也提及,關鍵是,網民對政府及執法機關是否信任。因為法律制訂時,就沒有提及是寬還是狹義的解讀。
三、不會告及告不到
余教授強調,政府及版權擁有人常說的是,我不會告你。但現時不告,不代表將來不告。如將來的經濟情況不同,或是有新的科技,我有可能會告,因為告得到。
從立法角度也很有問題,為何要做一條條例出來,是由私人決定告不告才可叫合法?從法律工作者的角度是有問題的,因為如果立法,就要清楚說明是有立法還是沒有。他們不可說,如私人決定你不犯法,你就不犯法。如果是這樣,我們為何要講法律,為何不由私人說明呢?
所以雖然討論大多是集中在告不到的。應是法律包含不包含,而不是告還是不告。
四、不想要與行不通
余教授指出,政府經常說「行不通」,但其實國際間是正在行的。無理由是行不通的,只不過是你不想要。如果你說是因為行不通所以不要,我可以接受。但現在我覺得政府說「行不通」是藉口。如果你是不想要,就說不想要,公眾就可以問點解。
五、公平使用及公平處理
早前,政府亦分別出了一個懶人包,余教授指出兩個問題,說把「公平處理(Fair Dealing)」與「公平使用(Fair Dealing)」比較是不適合的。
1. 公平處理與公平使用:任選其一?
余教授指出,現在政府說,公平處理與公平使用要任選其一。但其實按照修正案,是可以兩者皆要的。所以不用選擇「公平處理」 及「公平使用」。
兩者都要的好處是,如果你是「包底式」的公平使用,作為其他豁免,可以現時四個豁免,再新加六個豁免,再加公平使用的豁免。十一個都在,就不須選擇「公平處理」與「公平使用」。
所以如果說要「公平處理」——即使議員所說,也沒有說要取締現有的「公平處理」。只是在現有再加豁免,包含現時包不到的。
圖:香港《版權條例》應該跟英式還是美式?
2. 香港應該跟英式還是美式?
余教授說,如看現時香港的法例,「公平處理」是又有英又有美。
英國的公平處理是很清晰的,一看條文就知道是公平處理。但再看香港法例,就看到內裡包含了美式的公平使用的四個因素 (multiple occurrences)。如看英國,公平處理,並不包含公平使用的四個因素。
香港一向都是抄英國法例的,也受到美國的政府及商人的極大壓力。既然受到美國壓力,不如把其例抄落去吧。
按香港法例,38條,51A及54A,都包含了四個公平使用的因素在內。就算會新加的豁免,也有公平使用的四個因素在內。所以現在看條文,是公平處理還是公平使用?是分不到的。
以香港《版權條例》作例子
按照香港的法例,如果你用「戲仿」的豁免,接著還要看是否合乎四個公平處理的因素。如果說是在美國,你合乎公平使用的四個原則,就可得豁免。但如在香港,即使你合乎公平使用因素,但不合乎「戲仿」,也不得豁免。
在美國要看四個因素,但現在,即使合乎四個因素,也要看十個「豁免」。
如果要說澳洲的情況,余教授表示,一些澳洲學者指出:「咩都唔做得就最清晰 ,樣樣都不做得,就當然清晰(這主要是版權擁有人的立場)」。因此余教授說「你如果要清晰,就要講明是對誰清晰」。
補充:
「四個因素」:
(1) 不包含公平使用的四個原則
(2) 公平使用的四個原則在內
(3) 還要看是否合乎四個公平處理的原則
(4) 你合乎公平使用的四個原則
全片(余家明教授):
影片製作:朱啟天
更多座談會記錄:
〈首先分清「盗版」、「侵權」同「二次創作」!〉
〈版權,重視作者多過版權人!〉
〈六個對《版權條例》的反駁!〉
圖片: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