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哲學與社會想像
我同意「資源」是重要的,「行動」也是重要的。很多批評指爭取「福利」的人士只講「道德口號」,而忽略「實際」的社會運作,迴避「資源有限」的問題。我本身也反對那種自以為站在道德的高崗上,為批評而批評的形式。然而反過來看,部分批評「福利」政策的人,何嘗又不是站在另一座道德的高崗上,為批評而批評呢?他們將本應是複雜多元的經濟形式,限死在簡化了的「資本主義」裡,大力宣揚「自由市場」的神話,視社會建制為天理自然,一再地將貧富問題描畫成道德的圖譜。甚至認為只有讓低下階級繼續活在悲慘之中,才能激勵人們「勤奮努力」。以「工作倫理」來遮蔽窮人的困境,以「資源有限」為藉口,漠視檢視社會及其改良的可能。以想像中的「民生」,來割裂社會資源的分配。沒錯,資源是有限的,這樣我們是否要去檢視一下,社會中的資源是如何分配的?是由誰來分配的?而不是以強凌弱地嘆息:「愛莫能助」。正如Zygmunt Bauman批評:「在公共政策的民間傳說裡,唯有自身成為商品,勞動才有權利使用同樣被商品化了的維生手段。」貧窮不旦是一種社會現象,更是一種意識形態。正如我們如何能說服一個納粹黨徒:猶太人、吉普賽人、同性戀者、身體上和精神上有缺憾的人,與他們同樣平等?因此解決「貧窮」問題,不單單是什麼「資源」問題,(我不禁要問:那些是誰去預設的「資源」?)更要為它「除魅」,揭示「貧窮」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