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藝術家,
一間大學,
聯手打做一間名為Conflict Kitchen的餐廳,
這間餐廳每四個月換一次主題,
第一炮是伊朗,
第二炮會是阿富汗,
全是與美國有牙齒印的國家。
推行單位期望通過地方美食,
讓當地美國人有一個奇妙空間,
去瞭解一貫敵對國家的文化,
從而冰釋前嫌,
以另一個角度去接近一些背向的人和事。
世上所有的儀式幾乎都是這樣子發生,
一些人一些事,
一些人意會到一些事,
一些人要傳達一些事,
然後以一個獨特的方式去換起群眾的注意,
期望別人通過儀式去放大一件事特點。
經驗告訴我們,
儀式最後的下場有兩個,
一個是在短時間內引起關注跟著銷聲匿跡,
一個是成了宗教。
如果你說後者是成功案例,
那麼你一定相信輪迴,
由一個刻板板印象變成另一個刻板印象,
再衍生另一個新衝突。
也許儀式都是看來太神聖,
太至善至美,
讓我們有種錯覺,
而為了一個刻板的儀式可以拋磚引玉,
又或者基于有好心人做好心事,
感覺自己不夠慈悲,
即使明知那是一個陷阱也不敢異議,
而讓儀式這個「好心人」大搖大擺,
將我們帶離現場?
相信,
經過「衝突廚房」洗禮,
就有一班不歧視敵對國家的人,
和一班歧視敵對國家的人的新衝突,
因為,
他們永遠都不在現場,
而永恆地活在神聖的儀式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