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狼 [民間記者]
「香港在(漫畫分析、討論)這方面是最疲弱的,不論漫畫、電影也是。外國這方面做得好,是因為外國有漫畫文化,而香港沒有……」
各位讀者,大家眼前看着的,是《獨立媒體(香港)》裡的一個專欄『動漫戰線』,專欄裡主要刊出「動漫畫專題文章網站」。小狼也同時負責另一個「動漫畫專題文章網站」,名字叫《動漫線》。所謂的「動漫專題文章」,包括對個別一部或數部動漫作品、動漫界發生的事、動漫文化的專題報道、評論、漫談、分析、跨文化分析、感言、介紹……
《動漫線》當然不是唯一的同類網站。不過,要數這類型的網站,又要是持續運作的,就已是個寡頭壟斷的世界了。難怪《動漫線》開業不算很久,已略有名氣,讀者人數和連結也不算少。
不過,要維持這類網站的質和量,的確有一定難度。寫這類文章的作者,其實不算很少,但行頭始終不大。就算和一些同類、近類網站的作者,不少也有聯繫、互相認識,如果同在香港的話,甚至是朋友,不時會見面。「世界真細小」,但這個「動漫專題文章」世界也確是個很小的部落、族裔。空間這麼大,參與的人卻這麼少,難怪那次在《都市日報》,看到文化人劉細良說香港這方面很落後。
這種說話,也不是現在才聽到、才要說。數年前,筆者參與青協翠林中心的《Blooding》雜誌工作,就已聽過許多次。《Blooding》雜誌也是動漫畫和動漫文化的評論、探討雜誌,作者們當然都是動漫愛好者,當然,也只有數個。一人數個筆名,趕稿「捱」稿的日子,難忘。也和今天相似。當然,今天比昨天進步了些,起碼大家不一定要用數個筆名充撐場面(雖然也有些人有一個以上筆名),每人每次要寫的稿少了,出版的次數頻密了。
當然,那時我們亦不是開拓者或甚麼前輩。一次,我們有幸能向一位當時已是前輩的朋友討教。這位朋友很健談,他是林紀陶。曾是漫畫作者、動畫編導的他,當然有很多經驗,值得我、你、大家深思。這文章的第一段,就是在那次談話時,林紀陶的其中一句話。
《漫畫網絡》的創辦
在那次難得的機會裏,我們對他呈示着的《漫畫網絡》雜誌很有興趣。讀者們大概已猜到,這是一本動漫畫的專題文章雜誌。據表示,《漫畫網絡》是由「香港漫畫研究社」所編著。「香港漫畫研究社」於81、82年成形,重心人物有尊子、何家強、楊維邦等漫畫界的中堅份子。它以前曾出過不少書,但都因風格不夠商業,辦了一、兩期便不能維持下去。那次談話的時候,他們問到政府的APC資助,能以不大足夠的人力維持下去,但辦月刊便做不來。
那時我們手上的《漫畫網絡》,寫着「第2期,試刊號」。該時,林紀陶說,當時的《漫畫網絡》在資料蒐集和分析上較重,因為一直以來也很少人會把漫畫文化、次文化等作專門的整理和分析。而雜誌工作方面,除了楊維邦義務fulltime外,其他人都各有正職,而報酬都是少得很,因為單靠政府資助不足以令雜誌以正常方式出版。
另一更大的問題是現在搞《漫畫網絡》的人都是由80年代開始,但至今時今日,已出現了很多新文化,因此雜誌想發掘一點新血,找一群了解新興漫畫文化的人來寫,以提高雜誌的價值及更應時代需要。
林紀陶對我們說,雜誌暫時沒怎樣分工,都是一、兩人做。問題最大的是把華人或兩岸三地的動畫分析等,不過他們發現research及update需要最多人手。他說現在比過去更難搞得好,因為現在分化較大,漫畫、同人誌雖搞得不錯,卻比較獨立,各事其政而缺乏了溝通。
當時,他們接受了藝術發展局的資助,每季出份出版計劃、目標、出書形式等的報告給監察委員會,由委員會評定雜誌是否能生存(商業成份);以價值而決定予以撥款。林氏相信,評審團不會干涉他們的編輯權。不過,要在市場上不能生存才有撥款,我想,這也實在太慘了吧!>_<
《漫畫網絡》沒有甚麼大方向。林紀陶說,他們最想到的是把漫畫文化在本地發芽,因此現在,就漫畫分析、討論的風氣才是最重要。「香港在這方面是最疲弱的」之慨歎,就是在談到這裏時說出的。
各地的漫畫及同人圈
小狼和那時《Blooding》的仝寅,大多看日本漫畫大的。林紀陶就說,北京一帶湧現了一股風潮,那些漫畫家是看日本漫畫長大的,而不是中國傳統的連環圖,他們表現的是自己的文化。
他認為美國的流行漫畫在漫畫發展上是最好的──既有很重的電影感;也有傳統的表現手法,如《Superman》、《Batman》等,他不認為美國祇有英雄題材的漫畫,反而有不少很活躍的非主流漫畫,如暴力螞蟻的漫畫、《Simpson》(港譯《阿森一族》)、《South Park》(港譯《衰仔樂園》)等。而紐約、羅省、西岸等都有一批活躍的非主流漫畫家。
反而在日本方面,漫畫風氣也是很好,但漫畫方向就大單一,表達形式朝着手塚治虫、石森章太郎的方向發展,比較接近電影模式,而另類漫畫則缺乏。好像早期日本有五十年歷史的非主流漫畫雜誌《Garo》結業,是十分的可惜。當然,也有一些非主流畫家變成主流畫家,如池上遼一。
日本新一代漫畫讀者愈來愈少、選擇太單方向,導致漫畫文化太消費形式,而發展得不全面、不健康。反而商業漫畫並有做到不讓非商業漫畫生存的地步。
回看本地市場,林氏認為一樣有這個問題。因為市場再容不下非主流漫畫。沒有市場就難以生存。像利志達這些「另類」漫畫家,能夠打入市場,畢實屬少數。因此亦不健康。另一問題是現時香港的主流畫風把太多日本的搬過來,欠缺自己風格。中、港、台的漫畫文化中,以香港的較弱。台灣近來亦湧現新一批水準不錯的漫畫家。
現在香港同人界中最活躍的,是既喜歡看日本漫畫,而又喜歡自己創作的一批。林紀陶認為,這活躍的創作風氣是好的,開始時模仿性,對新人來說問題不大。最重要是純熟後,能否找到或創出自己的一套風格。問題是很少人真的可以跳出來。這是整個香港的問題。現在的畫面愈畫愈好,但敘事方面卻沒有成長。一來缺乏好的作家,二來分方亦不是太好。林氏說,近期比較好的作家有肥良,他的世界觀不太好,卻有自己一套的獨白風格,但始終不夠全面。
動畫入行及製作
林紀陶是動畫編導,他負責的是平面動畫。這行不計較你的學歷,也不介意你有沒有動畫製作經驗,祇要懂得基本漫畫技巧便行,林氏17歲入TVB時,祇是個喜歡畫漫畫的小伙子,沒有動畫製作的經驗,卻當了animator。
縱然香港平面動畫行業不大,但是人才仍然不足。因此入行祇須掌握到漫畫技巧。平面動畫的基本技巧,一天內就可以懂。它是要求你懂得design一個造型和懂得動態控制。當年缺乏人手,林入行第一天便要在四小時半內完成一套水向上流的新聞動畫。現在沒這樣缺人,入行後可以培訓兩個月才要你畫一部動畫。要成為專業則要一步步掌握。
3D動畫方面也非常渴市。你當然要懂電腦,沒可能連3D Ball也畫不出來。3D動畫講求動畫控制。香港的畫3D model不難,但對動畫掌握卻不太好。在美國,這方面人才卻是最寶貴的,如《Bugs Life》(港譯《蟲蟲特工隊》)的導演亦是一名animator,他擅於控制動作,能化動作變成有生命的角色。如果你懂得在平面動畫中加上電腦動畫(例如《埃及王子》在平面動畫中加上電腦圖像(computer graphic)的人),全世界也會受歡迎,因這是極度困難的。
林氏說,平面與電腦動畫的分歧很大。平面動畫一直在發展角色動畫(character animation),人性比較重;電腦動畫則可以做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是更接近真實的事。電腦動畫祇需一兩個人便可完成;平面動畫則是龐大的工業。香港是養不起,美國、日本卻認為是可行的。像宮崎駿的動畫,在全世界也很賣得。即使林氏等人當年畫的《成語動畫廊》,也是可以很賣錢的作品。因為 animation是沒有國界的。
每年迪士尼跟Dreamwork都爭奪平面動畫的市場,因他們知道市場是很大的,互相不能取代。而且平面動畫是用人造的手工藝術,因此變得重要。像《Toy Story》(港譯《反斗奇兵》,台譯《玩具總動員》)的公仔,始終是電腦動畫造出來的;但《花木蘭》除了公仔外,還能看到筆法,這是不能取代的。
問及林氏對現今跨媒體創作有何看法,他認為這是世界必然的現象。現在不會認為忠於一種媒體創作是好事,人人接受的世界是立體的。正如天主教徒可跟佛教徒結婚一樣,現在大家都在越界,大家都不再局限在一個媒體上,而則重於作者本身,一個作者或一個團體,去用甚麼媒介去表現甚麼的風格。
本地的整體創作風氣
談到這裏,我們問林紀陶一個問題:是否覺得香港的整體創作風氣,都是一個「抄」字?他認同,指出這問題的最大原因,是香港的創作界沒有發展出一個系統。不論小說、電影創作,大家都祇會看成品是否賣錢,創作還是不被尊重。
林氏覺得大家都不懂看創作的好壞。他以電影為例,裏面包括包裝和創作元素。一個創作系統看一粒創作種子概念的好壞在哪裡,而發展出來,用一個好的包裝(如商業片或其他)。荷里活就有發展出創作,香港則沒有。香港着重成品和即時的生存。因此創作者先了解包裝及市場需求才去找原創。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抄」!林氏也是編劇,他說他和別人討論一部作品時,會先說出他希望拍一部怎樣類型的戲,打入甚麼市場,因此會立刻想到包裝,而不把原創放在第一位。這個風氣,就是這樣的存在着了。
香港電影,大家都不難聯想到翻版。林紀陶絕對不認為翻版會創造出創意。他指,翻版是侵略版權,分薄原創者應有的報酬,影響的是整個創作界,而不是創作人。翻版的壞處,是它會令一種工業加速死亡。工業需要很大的backup,翻版則會導致工業死亡。好處是翻版能把海外文化潮流帶來,如日劇這些越洋作品,以前是沒有機會見到的。但林紀陶強調,翻版不是創造出風氣,而祇是殺死一個工業。
想投身動畫製作工作……
最後,我們也向這位友善的前輩,請教投身動畫製作工作的門徑。林紀陶說,現時市場仍很需要動畫方面的人材,但不會登報招募,如有興趣者可去信電視台或動畫公司,他們會面試和看你的作品。
從談話的記憶中返過來,眼看現在,香港出了套全3D動畫,要入這個可能也是不大的行頭,要有一番作為,也似乎真的有機會、真的是可以的。
不過,對於筆者,還是先努力做好自己,寫好眼前的文章吧!下次的「太平山上看漫畫」,再跟大家分享另一些前輩的經驗吧!
民間記者:小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