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等候董建華發落》,講述一批青少年重犯在獄中面對無了期拘禁的控訴。現實生活中,香港一個「蚊型」小島———大鴉洲,有類似「等候特首發落」的無奈。這個小島位於大嶼山以南,面積略小於鴨洲,在○二年「董治時期」已被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建議劃作受保護的海岸公園,並且設下成立的日期。但,董去曾來,兩任的特首仍遲遲不作批核,要大鴉洲繼續成為一座孤島。
○四年,政府推出《大嶼山發展概念計畫》,大鴉洲同樣被遺忘了。
大鴉洲面積只有一點二平方公里,但鄰近水域,不但是中華白海豚、江豚,甚至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文昌魚的棲息地,還是重要的魚類孕育場所,生態價值甚為重要。
然而,生態價值再高,看在香港政府眼中,仍然像個無人認養的孤兒。中華電力公司對這位孤兒頗為垂涎,想把她做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並且在十月下旬向環境保護署呈交了發展該站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這份報告約有四千頁,是環保署歷來收到頁數最多的環評報告。
中電一直表示,使用液化天然氣較燃煤排放較少污染物,但供氣的海南島崖城氣田,預計將於未來十年耗盡,故最好另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一條長三十八公里長的海底輸氣喉管來取代崖城。環評報告摘要的總結認為,在香港設置天然氣接收站「是唯一可行的手段」(the only viable means)。報告的建議選址有兩個———即大鴉洲和龍鼓灘———但中電其實屬意前者,後者不過是用來凸顯大鴉洲「優勢」的對比工具。
摘要指出,選擇大鴉洲的好處包括:工程較龍鼓灘短十二至十八個月、填海面積較細。報告似乎有「靠嚇」之嫌,指若無天然氣可供,中電便要燒更多的煤,每年因而要多製造六萬公噸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粒子。
包括香港地球之友等多個環保組織,周前發表聯合聲明,反對中電把大鴉洲變成天然氣接收站。筆者必須指出,中電減排的方式,並非獨沽一味只有天然氣,更不要以此作要脅。相反,環保署必須讓電力公司知悉,倘若中電無法達致二○一一年的減排目標,是要受罰的。
要是中電減少向內地賣電,便可減少大量不必要的污染排放。○四年,中電賣給內地的電量,相當於六十萬香港人的全年使用量;去年有關供應量大幅攀升四成半、或等同八十七萬人的耗電量。又或者說,倘若中電加快青山發電廠四座燒煤機組加裝除污裝置的進度,便可大大減少該機組九成二氧化硫和八成氮氧化物。不過,這些加裝工程,竟要到○九年第四季才開展,及至二○一一年尾才全部裝組完成。
環評條例只能規管本港範圍以內的選址,對於香港以外的用地,則無法置喙,局限了公眾的思維。其實境外亦有一些選擇,舉例而言,與大嶼山約四十公里距離的黃茅島,正在興建天然氣接收站,預計○九年完工,並有擴建的空間。究竟中電有否認真探討過這個可行性,對市民的荷包是否更有利?還是僅眼於花費八十億在港興建接收站,以便賺取更多准許回報?
生態保育與對抗污染,絕非是只能二選其一的零和遊戲。可惜,政府長年把可持續發展掛在嘴邊,卻放任具生態價值的寶地被凌遲、被吞噬。到問題發生時,政府和電力公司往往操控了大眾的視點,粗暴地把解決問題的答案,局限在要嘛就選大鴉洲,否則空氣污染便變得更差的困局之內。
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
文章原載於2006年11月6日《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