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宋楚瑜的大陸行已經結束,然而,大陸排山倒海地高度評價連宋歷史性訪問的輿論並沒有停止,民眾單純地期盼國親兩黨能促成中國統一的議論也仍在發燒。無論是大陸的官腔媒體,還是坊間的談論,身置其中,不難有彷彿只要阿扁一下台,兩岸就能順利統一似的感覺。
然而現實歸現實。連宋在大陸的言論,考慮到不刺激大陸,基本上也只是強調「兩岸最大公約數」的同文同種論,大部分的大陸民眾依然聽不到摸不清包括國親在內的台灣人民到底在想什麼,到底要什麼,也不曉得就在宋楚瑜回台後的兩三天內,台灣的「大陸熱」已在急速降溫,不少大陸人民純真的統一夢已被潑了冷水。
世衛問題 兩岸同牀異夢
5月14日,也就是宋楚瑜回到台灣的第二天,台灣進行了「選黨不選人」的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結果出乎預料,因「大陸熱」而支持度大幅下跌的民進黨,居然拿下127席,比國民黨多了10席,穩住了第一大黨的地位,而身為第三大黨的親民黨並沒有因大陸行,使其在傳媒的高度曝光而得分,反而遭到滑鐵盧的挫敗,得票率甚至低於台聯,淪為第四黨。
整體而言,以國親兩黨為主的泛藍陣營僅獲得45%的選票,而泛綠陣營方面,民進黨加上台聯以及建國黨,則達到49%。由於這次「任務型」國大選舉的投票率只有23%,政黨得票率不能輕率地直接解讀為台灣各政黨政治版圖的消長。然而「綠勝藍敗」的事實,卻也導致藍營亂了陣腳。猶其是李慶華等民意代表的脫黨,使親民黨的泡沫化危機加劇。這對北京來說,自然是不願意看到的結果。然而,對「一中」最堅定的親民黨只得到6.11%的選票,北京在憂心親民黨進一步「新黨化」的同時,看來也只能倚重對「一中」不夠堅定的國民黨,並加速「以商促統」的佈局。
如果說國大選舉的結果讓北京跌破眼鏡的話,那麼三天後台北爭取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大會的第九度受挫,則是從頭到尾都在北京掌握之中。
北京在與連宋發表的公報中,都提到將「優先討論台灣參與世衛組織活動的問題」。一時之間,不僅提高了台灣民眾對泛藍處理兩岸關係能力的肯定,也讓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尷尬不已。然而,北京「送給台灣的一個大禮」,原來是14日北京與世衛秘書處簽署的一份「了解備忘錄」。根據這項「特別安排」,世衛可以安排與台灣進行技術交流或協助,不過條件是事先必須得到北京的同意,而備忘錄中則稱呼台灣為「中國台灣」。
大陸衛生部長高強還表示,「中央政府歡迎台灣派專家加入中國代表團出席世衛大會」。顯然,在主權上,北京一步也不讓,對連宋所許下的「願意協助台灣解決在國際社會的國際空間問題」承諾,基本上只能依循香港模式,要台北承認北京是「中央政府」。
台灣外交部在掌握到備忘錄內容後,就立即發表聲明,表示不能接受。這也表明了台北要的並不只是與世衛建立交流管道,以便處理相關的健康與疾病的問題,而是希望借此來「拓展外交空間」。
後阿扁時代 問題依然存在
台北積極要求加入世衛的舉措,其實並不是阿扁上台後來才有「台獨活動」,而是早在9年前國民黨還在執政時就已經開始,並且一直成為朝野共同努力的目標。這次台北叩關再度受挫,也使得連宋陣營面目無光,好在叩關失敗的消息傳到台灣是在國大選舉之後,否則泛藍應該會輸的更慘。
台灣人民要的東西北京給不了,北京指定的框架台北依循不了,兩岸問題的癥結依然原地踏步。受到信息限制的大陸人民也大多以為都是阿扁和「台獨」在作怪。不過,3年後阿扁就要下台,足夠能與小馬哥分庭抗禮的民進黨政治明星至今還沒冒出來。雖然台灣政治變幻莫測,然而國民黨重掌政權已不是幻想。看來北京開始要想想什麼樣的新帽子適合扣在未來國民黨新政權的頭上。而大部分的大陸人民恐怕要到民進黨下台後,才能恍然大悟:兩岸之所以不能統一,其原因並不只是「台獨」那麼簡單。
林泉忠 日本國立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副教授
明報 200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