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陸壓制公共知識份子的理據

最近兩個月, 中央政府不斷壓制公共知識份子, 北大教師焦國標因為早前聲討中宣部己被奪取教席. 解放日報有一篇合理化壓制公共知識份子的文章, 又是民族主義的論調, 說是什麼泊來品...

*****

一個泊來的名詞———“公共知識份子(publicintellectuals)”被接了過來,成為炒作一時的銜頭。先是出現在一些出版物,進而掛在網上、見於某些報刊。因為英國的一家《前景》雜誌,評出了他們的100位“最有影響的公共知識份子”,於是我們的雜誌,也來效顰,推出中國的“50名公共知識份子”,引出了輿論譁然。

提出“公共知識份子”的概念,其實質是離間知識份子與党的關係、和人民大眾的關係。按照一種漂亮的說法,所謂公共知識份子,是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的知識者,是進言社會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的理想者,但在實質上,“公共知識份子”概念的泊來者和拋出者,主張公共知識份子就應該是獨立性、批判性,不屬於任何集團和階級的飄浮群體,是“獨立”的意見領袖。“公共”的本質在於“獨立”,而這種“獨立”,是從來也不存在的。知識份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人民大眾的一份子,是党領導下的一個群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知識份子的“意見”,從來是由他們的經濟社會利益決定的,知識份子的價值,就在於為社會主義、為人民大眾服務。一部中國現當代史證明,只有當知識份子跟著共產黨走、成為工人階級組成部分、與人民大眾打成一片,知識份子才能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華,才有崇高的歷史地位和社會地位。歷史和現實中,出現過一些貌似“獨立”的“公共知識份子”,其實只要認真剖析一下,他們的身後,無不隱藏著某些利益集團的背景,其實並不“獨立”,也無“批判”,這一點奧秘,今天已是路人皆知,不必一一點穿了。

“公共知識份子”概念的泊來者和拋出者,把“公共知識份子”描繪成“公共意識和公共利益的看門人”、“社會正義和世道良知的守護人”、“沉默的大多數的代言人”,同時又把我們的社會說成是“萬馬齊喑”,廣大人民群眾只是“普遍失語的沉默羔羊”,唯有他們才是“眾醉獨醒”,唯有乞憐他們才能“代言”。這不僅是對當今中國社會民主進程和輿論現狀的武斷錯判,而且是一種新的“英雄史觀”、“精英史觀”,在一筆抹煞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的同時,試圖由幾個“公共知識份子”掌握“話語霸權”,造成新的“一言堂”、“一錘定音”。他們主張知識份子完全脫離自己的專業和所長,就廣泛的“公共事務”發表“發聵振聾的意見”,成為公眾的“意見領袖”,於是“公共知識份子”變為“萬能知識份子”,一些專家學者包打天下,在自己完全不熟悉不知道的領域中橫衝直撞;另一些人則再也不甘寂寞,不屑於做學問,成為電視明星、媒體人物,“公共知識份子”又變成了“作秀知識份子”,成為與影星、歌星、體育明星比肩的時髦人物。十分明顯,這樣的“公共知識份子”論,無疑是要把知識份子引上邪路。

類似“公共知識份子”論這樣的概念,只是一點噪音和雜音,並不能影響我們社會輿論的主調,但我們也不能失之輕心。我們面對著一個多元化的態勢,關鍵是要清醒、堅定,才能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在林林總總的思潮前迷失方向。
(吉方平)

解放日報 200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