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之後就是"解",
看信人未必能解,
以前有很多人不識字,
就會去找街邊的寫信先生,
到今天的人個個都識字,
但也不一定可"解"。
所以牧師才要講經,
和尚才要說法,
小說家才要開讀書會。
因為要"解"的不是文宇,
而是解開來看的人。
能看不能解,
是因為十分看不開!!
預設應該看到的標準模式,
標準語法,
標準時態。
這不在看,
只是在回憶,
回憶一種不存在的堅固,
回憶一種不存在的故事,
獨自回憶不夠,
還要集體回憶!!
之後就只解手不解信了,
都冇解!!!
只可惜,
冇解本身就是一個解,
因為慈悲,
所以懂得。
懂得就不需要解!!
不解不一定配之謎,
不解無妨,
不解而解,
不解還可以溫柔呢,
也只有不解,
才可以溫柔下去,
水清無魚,
有解無心,
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