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傳出(編按: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上討論),政府打算斥資47億元於大嶼山沿海地區發展一條全新的公路。據悉政府屬意於大嶼山西岸一帶興建公路,由東涌沿大嶼山海岸向沙螺灣村,大澳等地延伸,直至大嶼山西南端的分流半島。這條沿海公路,全長預計將達二十多公里。
(編按:運輸署回覆指,該建議僅是委員會的建議,政府只是提供一些參考資料,回覆全文如下:「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收到公眾建議興建一條連接東涌經䃟頭、沙螺灣、䃟石灣、深石村、深屈至大澳的沿海公路。在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交通及運輸小組討論該建議時,政府提供了一些參考資料,包括粗略估計造價、沿路的現有人口、可能節省的行程時間,以及工程對環境、郊野公園和古蹟的影響。」 )
沿海公路是否必需品?
大嶼山鄉郊人口一直不多,過往政府亦未有於大嶼山發展密集的道路網絡,現時大嶼山仍有少數村落未有對外連接之道路(註一)。大嶼山鄉郊目前只有三條主要的單線雙程道路(註二)分別連接大澳,梅窩及東涌等主要市鎮。大嶼山鄉郊道路不少路段較為曲折及狹窄,部分較偏遠的村落亦需至少兩個小時的車程才能到達市區。
現時支持興建沿海公路的持份者主要為地區人士及商界,支持者希望以興建沿海公路的方式改善地方民生,或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民生方面,支持者指出興建道路可以改善現時大嶼山鄉郊的交通狀況,加快連接大澳及東涌等地,使日常生活更便捷,減低交通開支。另一方面,商界認為建造新路可以吸引旅客到訪,並配合日後大嶼山其他旅遊景點的發展,推動地區經濟增長。
然而,興建沿海公路的方案具有不少缺點,亦並非改善大嶼山交通問題的唯一方法。
第一,興建沿海公路會造成巨大的環境問題。現時大嶼山已經有多個基建項目正在開展,當中包括港珠澳大橋及機場東部人工島。未來政府亦可能興建第三條機場跑道,石鼓洲焚化爐以至開展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這些發展計劃累計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現時大嶼山西岸由東涌至石壁地區,均為漫長的海岸線,大部分均完整地保留原有風貌,有珍貴的保留價值。若沿海公路計劃成事,公路將會經過部分郊野公園地區,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以及未來可能興建海岸公園的分流半島。大嶼山西岸的天然海岸線,將會受到重創。
第二,發展沿海公路的效益成疑。興建沿海公路並非改善現時大嶼山交通的唯一方式,當局其實仍有其他選擇,以較低成本的方式更有效改善地方交通。再者,現時大嶼山西岸沿海人口僅有三千多人,部分鄉村(如分流村)更幾乎無人居住。以47億公帑興建一條只服務少數居民的道路及並非恆常到訪香港的旅客,似乎過於昂貴。
興建公路非改善交通唯一方式
發展沿海公路並非唯一改善地區交通的方式,與其興建一條昂貴,成本效益成疑,而且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的道路,倒不如以其他低成本的方式優化現有道路系統。
第一,現時大嶼山不少路段(如嶼南道及羌山道)均為六七十年代所建,道路設計較為狹窄,多灣,既有危險性,亦會減慢行車速度。當局其實可考慮擴建部分路段,以至在部分路段以興建隧道方式取代現有道路,加快行車時間及減少影響鄰近地區環境。
第二,大嶼山海路交通發展較為不足,由於地區人口稀少,大嶼山西岸現時只有有限度經營的渡輪服務。以大澳為例,大澳至東涌(及屯門)的渡輪每天只有數班渡輪途經,班次極為稀疏,現時載客之渡輪亦僅為小型渡輪,載客量有限。現時大澳至東涌車程約50分鐘,渡輪則僅需約25分鐘(與政府提出的沿海公路車程不相上下)。與其豪花47億興建一條昂貴的公路,倒不如考慮補貼地方渡輪航線,加密渡輪班次及使用載客量較大之渡輪。這種措施相信亦可改善現時未有道路連接地區的交通問題。
第三,加密大嶼山巴士的班次,特別是假日時間。
發展同時 應珍視自然環境
除地方民生需要外,不少持份者亦認為大嶼山應推動經濟發展,並因此而支持沿海道路的發展。然而,公眾實在亦應深思推動大嶼山經濟發展背後的得與失。
現時大嶼山不少鄉郊地區都面對人口老化問題,經濟發展對一個社區的存續至關重要,亦為保育地方文化的重要前提。以大澳為例,現時該區的經濟活動就為大澳的傳統神誕活動,節慶提供了重要的經濟支持,使地方文化能夠傳續下去。然而,這並不意味經濟應無止境地進行發展。大嶼山的社區資源始終有限,過度開發,不顧自身的有限容量引入遊客,既會破壞地方環境,亦會影響地方居民生活。發展與保育之間,更重要是從中尋求一個平衡點,以免過份傾斜於其中一方。
大嶼山是香港市民的後花園,亦是鄉民的居所。如此脆弱的自然環境及社區,實不適合如香港其他地區發展大型,主題公園式的旅遊景點,並招待人數眾多的主流市場旅客(Mass Market)。例如近日有消息指出昂坪360向大澳擴展的計劃,就有將大澳主題公園化的可能性,情況實令人感到憂慮。
大嶼山不少鄉村,例如大澳,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尢如一個大型的博物館。這些鄉村亦是居民生活的地方,並非如昂坪市集,迪士尼等地,乃人為製造出來之人工景點及購物商場。與其無限度地引入遊客,當局倒不如考慮於鄉郊地區發展精品式的文化旅遊,生態旅遊,並為招待遊客的數量設置最高限制,在維持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對居民造成影響。(按:近年新界另一個成功「活化」的鄉郊地區,鹽田梓島就利用限制登島人數的方式以保護地方環境(註三)。鹽田梓的例子,相信亦對大嶼山的發展模式有不少啟示。)
結語
大嶼山是香港少數未受破壞的天然處女地,沿海漫長的天然海岸線亦十分珍貴。以目前大嶼山的情況而言,當局仍有不少政策上的選擇。以47億公帑興建一條只服務少數居民的道路,成本實在過高,對環境的影響亦極為巨大,如此而言是否值得?
註一:䃟頭村,沙螺灣村,二澳村,分流村及大浪村
註二:分別為東涌道,嶼南道及大澳道(另亦有兩條次要的分支道路由大澳道連接深屈村及昂坪)
註三:鹽田修復推動生態旅遊 星島日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