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學清潔工運動的反思

  浸會大學清潔工友遭剝削的情況,似乎愈來愈受到公眾的關注。最近inmedia有消息報導浸大學生會向學校進一步施壓。學生如此緊張校園勞工受到不人道對待,實在令人鼓舞。消息受到廣泛報導,相信很大程度上是該校的基層關注組努力的成果,而我也想藉此講講嶺南大學的同學在爭取改善清潔工友待遇的情況。

  由上年初開始,嶺南校園就有一群同學經常向學校抗議清潔工人待遇太差、工作環境惡劣,他們在校內校外作過很多宣傳、論壇及抗議行動的工作,並且在上年十二月一次畢業禮當天,在兩座大樓上放下兩張「反對剝削,懷抱校園」的大Banner。

  經過長時間的抗議行動,校長陳坤耀終於肯答應跟同學會面,會上受到同學多方質詢,最後答應會將人工調到政府聘用工人的最低工資5030。雖然這個金額還是很難令人滿意,因為它還低於政府定下最低生活保障的金額,如果要繼續爭取更合理的薪金,相信還要一段時間的努力。但這個過程令我思考了一些問題:為何工人從來沒有力量跟外判商、校方討價還價,取得自己應有的報酬?中間是誰在搞鬼?有什麼原因令工人們如此無力?為何外判商連荼水房也沒狂供應、工作至手腳疲倦也不能休息的情況下,還不會跟外判商、校方投訴?

  很簡單的理由,是因為工人們都被管理人員以工作威脅,工人不敢開口,而學校明知工人的苦況也裝著看不見。直到學生作出行動,向傳媒揭露這些令人髮指的真相,學校感到受壓才肯作出一點改變。

  我會說同學幫忙的好處是,校方只會當學生是消費者,好像嶺南同學對清陳坤耀抗議,他再也沒有藉口說清潔工的Market是就是demand and supply的關係,只要工作職位開出來,有人肯做這個market就算work了。照他的邏輯,學生才是大學的老闆,如果大批學生要求提高清潔工薪金,這是一個道德的demand,他照理是要supply的。當然,同學要很努力在校園跟所有人討論,讓所有同學都知道清潔工人的苦況才是。

  最近inmedia有朋友說爭取清潔工友的薪金,是基於工友尊嚴與公義的問題,不應跟「學校聲譽」拉上關係。但從嶺南的經驗,告訴我聲譽才是推動學校作出改變的原因。我之所以提出「校方聲譽」問題,是要找出一個大學及勞工的共識。好像嶺南大學的校長陳坤耀非常要面子,他在公眾場合總會做公關工作,在同學之間更建立了一個道德言論領袖的幻象,但看他跟同學討論清潔工友的咀臉,推諱的手段,總想將清潔工人跟保安工友、同學利益對立起來,就令部份同學對陳校長的的形象其實是幻象一個。而對運動的反思是:「聲譽」對一間大學其實的而且確很重要。

  行動後我有另一種思考:如果學生日後有權參與決定投標tender的工作,以什麼基礎說服學校、同學,日後有何機制去監察外判商?很明顯,學校不太理會「公義」、「勞工權益」及「工人尊嚴」的理由,雖然它們永遠是對的,也是要堅持的信念與原則,但它不應該是拿上談判桌上的唯一理據。相反,嶺南的經驗告訴我,「聲譽」永遠是學校最脆弱的一環,同學披著「聲譽」的外衣,可以做的是很理所當然地為工人及學校有好處的事。

所以想以後校方在考慮tender時,應該列明幾點前題,才會考慮投票者:

1.校方將不不考慮過往出現過勞資糾紛的公司,以免影響將來因剝削工人而出現工業行動,影響學校聲譽

2.大專內部應成立一個聯合委員會,在外判合約期間監察外判商是否剝削工人,以免影響校方,特別是同學聲譽

3.委員會成員將定期舉辦論壇,外判商必須派代表出席,並且邀請勞方出席,外判商要接受同學及工人質詢,透過公開的平台給同學知道花在外判工作的金錢,是否用得其所,花得合理、道德 。

  香港的大學,朝思暮想也要「國際化」,所以它們很重品牌,因為這是也是「商譽」。一所大學經常被同學抗議剝削工人,自然沒有多大好處,不但影響「客仔」對它的印象,也跟大學本身的精神背道而馳。所以以「保衛學校聲譽」的理據作為策略是很重要,只要它不是唯一的理念就可以了。

相關文章:

浸大職員 給清潔工利市不果

嶺南學生反對剝削 懷抱「校園」請願

嶺大校長:你記得一班清潔女工嗎?

嶺南大學清潔工及保安職工的薪酬待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