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學歧視有無罪?

Gilles Deleuze

如果你是僱主,有三位大學剛畢業生來見工,一位中大畢業,一位城大畢業,一位嶺南大學畢業,你會聘請哪一位呢?

理智的僱主,應該要跟他們面試,看過他們的成績及工作經驗,再看一下他們的應對,才會下決定。

不知道有多少僱主有這種理智的態度,但大學裡的高層,不見得每人都有這種理智。

前陣子,我有一位在嶺南大學教書的朋友,他的一位學生擬報讀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的研究院,於是,他打電話給任教於中大社會學系的一位相熟朋友A,詢問一下今年該學系收生名額多少,申請人應注意甚麼。

令人驚訝的是,A叫他不用試了,原因是,他們系內不少同事覺得嶺南是次等的,即使拿個First Honour,也被當成Third Honour,根本不會有機會申請成功。

我慶幸自己不是嶺南大學學生,否則會很沮喪,但我也很為這種歧視現象抱不平;報讀本地大學研究院,其實要提交資料是多種多樣的,除原校的成績單之外,也有教授的推蔫信,以及學生的Sample paper,而面試的老師更可以考他們一下,不管是中英文水平,還是學術知識及思考能力,但怎麼說,也不應以一個學生的畢業學校名稱,便決定了他的成敗!

歧視真的無日無之,無處不在,本人對社會學所知甚少,但據說,社會學對社會不平等、社會排斥及歧視深有研究,也許中大社會學系的教授們該研究一下自己的收生程序。

 
Creative Commons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授權條款授權.

回應重貼

I KNOW!!! That's my concern......
I am applying for several Masters courses these days, and I also find that this phenomenon has created a lot of problems......
In which university did you graduate from?  Where is it?  This and that, countless problems.  I don't see why I need to sit for IELTS to be considered by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UK.  Just because English is not my mother tongue?
Then, I 'discovered' one RULE, 'fame is important'.  I suppose I wouldn't need to prove my English standard if I were graduated from Cambridge......

-- Frostig 於 March 15, 2005 10:58 PM (按此看回應全文)

又如何?
我剛進嶺南時,也真的見過不少為被嶺南取錄而悶悶不樂的同學。但過了三年的校園生活之後,我認識的同學無不為自己當年進了嶺南而感到欣慰,即使仍有許多值得改善的地方(如強制性的課外活動課程(ILP-Integrated Learning Program)、超低薪的清潔工等),嶺大的博雅教育確實讓同學們建立了一個親切的校園。

許多嶺南人也有這樣的心聲:哭著進來,笑著出去。尤其是早幾年畢業的同學,因為當時嶺南剛升格為大學,收生成績遠遠不及其他大學,次一等的感覺自然而生。但是對於嶺南人來說,其實並不太重要--如果說中大港大同學的學習生涯是一帆風順的話,嶺大的同學就是一波三折。許多同學在公開試中經歷過挫敗,也有許多曾在社會中打過滾,多番努力,才進入大學的殿堂。學術上他們也許不及『名校生』,可是在待人接物、面對逆境上,他們則比較圓熟。

這幾年嶺南的表現很不錯,在不少的『大學排名』(雖然往往是對大學極片面的評價)中得到頗佳的排名;最重要的是,嶺大的學生都喜歡自己的學校。喜歡,因為嶺大給了學生像家一樣的學習環境,將生活和學習緊密地連結起來,人和人的親密關係也在一個自由的氛圍之下建立起來。嶺大同學的自尊自信,不建立在學校的名聲之上,而建立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即使有僱主/教授帶有色眼鏡看我們,又如何?那是他們的損失。

-- fred 於 March 15, 2005 11:42 PM (按此看回應全文)

I agree, Fred.
It takes time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ings.  Also, some people are like that, having bias towards a lot of things.  The problem is, they are lecturers in universities!!!  If they are educated (SURELY educated, I have to say), and they still have such bias, would you think the public is better?
Truly, it IS discrimination, but can we ever do anything on it?  And for LU students, who love their school so much, I believe you would hope that such negative, wrong impressions towards your school disappear, right?

-- Frostig 於 March 16, 2005 12:46 AM (按此看回應全文)

And the question is, what can (s)he do?
If (s)he wants to further his/her study, what can she do?  Why CUHK has been disappointing me so much, so many times these days?  Is it still the same CUHK I see in my dreams?

-- Frostig 於 March 16, 2005 12:53 AM (按此看回應全文)

總有出路的
就我所見,身邊選擇讀 MPhil的同學不多,但倒有不少同學(包括我),在讀完嶺大的學士學位後,以工餘時間修讀碩士課程。就以我正在中大讀的碩士課程為例,一個收生近百人的課程,我已知道有十個來自嶺大,考慮到嶺大學生的人數,這個比例不可謂不少。

工作方面,有人進了大公司,也有人進了小公司;有人頻頻轉工,有人專心致意於一份工作--總之,我看不到和其他大學(讀相同學系)的同學有何明顯分別。

-- fred 於 March 16, 2005 01:06 AM (按此看回應全文)

depends on yourself
i was graduated from one underprivilged university. luckily, i was old enough to enjoy the opportunities opened to those underprivilged. once kick-off your career, which university you attended is completely irrelevant.

-- 錢恨少 於 March 16, 2005 10:55 AM (按此看回應全文)

不會覺得沮喪, 顯示他們的無知
本人不知道中大這位A君是否教員, 很難想像一間號稱"國際化", "貫通中西文化"的大學, 有教員有這樣胸襟與識見.
學者要有學者應有的人格, 胸襟, 對真理追求之心與堅持.

本人也是嶺南畢業, 到今年不知不覺已經十年, 當年在司徒拔道日子, 和現在的一樣, 哭著進來,笑著出去。我在司徒拔道及後在屯門兼讀日子, 都是豐盛及難忘的.

作為嶺南人,我不會覺得沮喪, 若果屬實, 祗會覺得是中大之損失. 顯示他們的無知

-- Magiccello 於 March 16, 2005 11:33 AM (按此看回應全文)

選擇讀 MPhil的同學不多, would it possibly a 'result'?
I was just thinking, would it be possible such lecturers are the reasons of this phenomenon and this is just the result?
I understand what you ALL mean.  Just, it is the same as asking the children under poverty, who are being discriminated, to '自己努力﹐總有出頭一天'.  My concern is, how we can change their unreasonable attitude.
If you say that you should prove it to the public of whoever yourself, by using your own power and abilities, then I couldn't imagine what it means for those being discriminated.  I don't mean you guys are not correct, just it is not the sufferers' responsibility to do so.
For instance, can you imagine if you tell the homosexuals they should show the world they are not different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So, until then they will not be discriminated against anymore???  If this is the way to deal with discrimination, I find it a bit too passive.
For me, it is not whether it harms seriously or not, but the misconcept.

-- Frostig 於 March 16, 2005 07:29 PM (按此看回應全文)

我們等待大長今,我們等待大嶺南?
我完全同意Frostig的看法!而我對Fred的看法則很失望.

Fred的看法,跟電視劇《大長今》的「長今力量,逆境更自強」一樣,老土勵志有餘,但對社會現實完全無力!

我寫這段故事,是要說明一個歧視現象,中大社會學系對嶺南人的歧視,只是冰山一角,難保有其他學系有各種歧視,即使有一天,嶺南像長今一樣,變了「大嶺南」,難保到時別的學校學生受到同樣的歧視!!

哭著進去,笑著出來?不要忘記,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也經常咧嘴而笑.

-- Gilles Deleuze 於 March 16, 2005 10:33 PM (按此看回應全文)

要你失望,真抱歉
記得好幾年前,有某政府部門招聘人手時,對嶺南同學的待遇特別差,陳坤耀校長便寫了一封信給該部門的主管,以後那部門便再沒有歧視嶺南的畢業生。

在文中的情況,難度也要寫一封信過去,投訴不知哪位教授聽聞好像不很看得起嶺南的同學?要求平機會來一個『大學歧視條例』?還是要求中大每年必須收幾個嶺大畢業生做研究生?我想這些都不是一個很合邏輯的方法吧?

各人在心中對各大學自有一套評價,讀哪間大學又不是與生俱來、不能改變的,我覺得嶺大比港大好,你覺得哈佛比耶魯好,沒甚麼好說的。在我愚昧的想法中,唯有做好自己,才能將社會對學校的負面印象改變。這是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中大港大能在許多人心中有『名校』的印象,也不是從天掉下來的。

像長今一樣努力自強,就算老土,也沒甚麼不好。陳坤耀校長每年都努力向教資會和社會大眾介紹嶺大和博雅教育,但更重要的是每年七百個畢業生,如何在社會上表現自己。除了這樣,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 fred 於 March 16, 2005 11:42 PM (按此看回應全文)

上面ge討論令我諗起美國ge黑人
今年讀美國史,見到美國ge黑人一直受盡歧視。
點解要歧視黑人呢?d白人就話佢地唔理性、有犯罪傾向、智能低落,不一而足。
咁事實上係唔係呢?就當然唔係。事實證明左,只要比黑人機會,佢地唔會做得比白人差。但係佢地做得好一回事,得白人ge態度仲係一以貫之就另一回事。
舉過簡單ge例子。係一戰果時,有美國ge黑人部隊係被編入法國軍隊,而由於佢地表現出色,最後有三個黑人部隊,係得到法國授與ge、比整個部隊ge最高榮譽(highest unit citation)。但係美國軍部對黑人ge偏見仍然無改過,一直有白人軍官要求調離黑人部隊,因為佢地話黑人係唔好ge軍人。
有時d社會偏見,唔係話你比到d證據證明係錯誤就會消失。我都想個社會係咁。

-- 於 March 17, 2005 12:45 AM (按此看回應全文)

這件事十分嚴重
嚴重的地方在於:一個社會學系的教授和工作人員,竟然戴着這種有色眼鏡!!但他們是飽讀這方面詩書的人,理論上應該懂得分辨這樣是歧視的人!!

-- 小狼 於 March 17, 2005 01:21 AM (按此看回應全文)

嶺南人,你為甚麼不生氣?
"像長今一樣努力自強,就算老土,也沒甚麼不好。"

像長今,沒有甚麼不好,但如果以長今精神來取消批評與行動,就是不好.

要採取甚麼適當行動,可以討論,抗議?投訴信?或至少要他們澄清?都可以傾,關鍵是,我們至少該覺得是問題,才思考如何作出行動.如果根本覺得不是問題(或不值得爭取解決的問題),當然便不會考慮行動了.

其實Frostig的同性戀者例子已說明得很清楚了,歧視問題,不公平對待問題,不只存在於嶺南學生,也存在於其他學生,其他群體.

如果某大學某系不考慮印巴籍人士報讀,不知Fred又會否叫他/她們學學大長今呢?

如果政府不考慮嶺南學生報考政府工,不知Fred又會否叫學生學學大長今呢?(中大的朋友告訴我,許久以前中大便發生過AO事件,引發學生抗議)

對不起,至少我不會這樣做.

想不到,我作為非嶺南學生,竟然比一些嶺南生還要緊張,還生氣,實在太可笑了,恕我自找麻煩,庸人自擾.

有人要當阿Q,便讓他在鐵屋中沉睡好了.

就此別過了.

-- Gilles Deleuze 於 March 17, 2005 01:21 AM (按此看回應全文)

Mh, Mh. I agree!
So true.
That's why I always say 'education is the way to reduce discrimination'.  However, when we look at education, it is another mess.
May we have more 'dreams'!

-- Frostig 於 March 17, 2005 01:29 AM (按此看回應全文)

真實究竟有多壞
Fred,從電郵中收到這篇文章,但你在按語所說「一位民間記者知道中大有學系給予教職員內部指引,指示他們在招收研究生時,不要考慮嶺南大學的畢業生。」是否屬實?這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是大問題!

某父親不許女兒嫁給日本人,和某政府發出指引,建議做家長的不要容許子女與外國人通婚,兩者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歧視,但後者問題大得多。

我是樹仁畢業的,所面對的標籤傷害不會比嶺南人少。其實浸會、城大等新大學在某些領域何嘗沒有被人比下去的經歷?純粹以Gilles Deleuze的報導來討論,個別人對某大學有一個固有印象,也可能不是純粹的歧視,也有可能是他們的真實經驗和個人粗略統計得來的或然率。被「歧視」的一方,實應莊敬自強,用時間和事實去改變別人的想法。

但如你在電郵按語所說的是事實,卻是另一回事,是很嚴重的錯誤,非常需要找到那內部指引出來,否則對中大不公平,對嶺南也沒有好處。

-- Duke of Aberdeen 於 March 17, 2005 01:39 AM (按此看回應全文)

或者兩位的分歧,未必有想像中那麼大
其實fred也有說過「但更重要的是每年七百個畢業生,如何在社會上表現自己」,我諗「表現」兩個字,已經隱含左「明白到自己被歧視,而針對e d歧視作出反抗」ge意思。換言之,fred其實都贊成除左做好自己本份之外,要有進一步ge行動,而佢強調要做好本份,我諗其實都係令果d進一步ge行動更有說服力。唔知e種解讀arm唔arm lei?希望冇誤讀fred你ge言論la

-- 於 March 17, 2005 01:49 AM (按此看回應全文)

老鼠賽跑
第一,我完全明白嶺南很好很好,嶺南學生很好很好,也對「哭兩次論」(意謂入讀嶺南會哭兩次,第一次是不願進入,第二次是不捨離開)耳熟能詳,到後來甚至每次聽到,都不禁肉為之麻(作為嶺南畢業生純粹的個人感受)。

第二,我完全明白除了mphil之外還有其他出路,也完全明白(除了在大學圈之中打滾外),只要開展了事業,讀什麼學位出身問題也不大。

但這裡的問題是,一個人選擇的自由,受到不合理的歧視而被限制。為什麼就是為了嶺南出身,令他不能報讀想要的課程,跟理想的老師學習?面對的不止是個別上對嶺大的歧視,而是歧視本身是一種現今大學制度下生產出來的不公平待遇。很明顯如Deleuze指出,嶺南就算他日因為每個畢業生勤勤奮奮、忍辱負重、如陳坤耀所謂裡應外合,全都在社會上身居高位,成為特區三司十一局首長,最後取代了今天中大的位置,也難保不會變為歧視其他較弱勢和遲起步的大學和畢業生,就正如當年港大歧視中大,來到今天永劫回歸,中大歧視嶺南一樣。

可能做不了什麼即時天翻地覆,地動山搖的革命,但是否就以自己做得更好,令嶺大名聲更好,地位繼續上升,然後忍氣吞聲作罷呢?對大學教育的反思,正是由此開始,至少,不可就此繼續玩這種老鼠賽跑爭冠軍的遊戲,而不想想這個其實是什麼遊戲?

更仔細對大學教育制度的分析,今天的我力有不逮,但至少,我不願就此放棄。

拿證據,很難,人證嗎?那人不會承認。物證嗎?難道要取得內部文件?如果拿到,相信Deleuze就不止以民間記者形式在網站上發表文章了。但能引起討論和關注,也已不錯。

-- viann voltaire 於 March 17, 2005 01:54 AM (按此看回應全文)

與阿Q何干?
我想,如果說嶺南人是阿Q,不介意外界的歧視和打壓的話,那只表示你對嶺南這幾年發生的事不太了解。當然,嶺南在傳媒上的曝光有限,不了解也是正常的。

這個網頁,介紹給你看看:
http://lingnanian.tripod.com/

這幾年裏,嶺南同學不只一次聚集力量,抗議政府、商家和社會的不公平對待。零二年三月,嶺大校園旁邊的空地被新鴻基購下,要建成高樓大廈,相反嶺大則極度缺乏土地發展,也將要面對新建樓宇的噪音等問題。一班同學自發組織行動,發動同學向政府和商家抗議,發起了簽名運動、多次論壇、多次遊行、求助議員、約見官員...

零二年十月,教資會在嶺大多番抗議要求下,終於願意派出人員來嶺大進行特別視學,看看是否應該增撥資源。最初一天,視學人員態度十分負面,處處挑剔;但經過了五天的視察,卻非常滿意地離去。最後報告指出,嶺大的博雅教育做得十分好,奈何缺乏資源,建議教資會增撥資源。

零三年十一月,政府削減大學資助,本來已資源緊絀的嶺大尤其被削入骨。在其他院校進退失據的時候,嶺大同學發起了熄燈集會,寓意再削資下去,嶺大將於二零零八年關門大吉。全校有逾千師生出席(嶺大學生連副學士同學,總人數不過三千人),抗議政府繼續削資。

如果說嶺大同學、校友、老師、校長,多年來的各種爭取,只是阿Q精神,無視自己的弱勢,這種指責太過片面,完全不公平。嶺南人的抗爭,在八間大學裏最頻密、最團結。抗爭當然要繼續做下去,但更重要的,不是要再做好自己嗎?大長今不是阿信,她會不平則嗚--嶺南人也一樣,我們會為自己的弱勢去發聲,但長遠而言,也只有同學質素本身才能為學校洗去偏見。

正如 Duke of Aberdeen君所言,我不相信『不收嶺南學生』是中大的政策(事實上,我也正在中大讀master),如果那只是個別人仕心中的偏見,那麼寄一封信去質問,又有何用?

不過無論如何,謝謝 Gilles Deleuze君對嶺大的關心,我是完全同意要為弱勢社群發聲,弱勢社群自己也要發聲爭取。只是我始終堅持,嶺南人只要莊敬自強,做好自己,在社會上的機會不見得就會少。

(Duke of Aberdeen君:我沒有給你發過電郵啊...)

-- fred 於 March 17, 2005 01:58 AM

--
--

-- viann voltaire 於 March 17, 2005 02:08 AM

電郵中的按語
Fred,那我可能把你與嶺男(Fredie Chan)攪亂了,不好意思,他早前代表InMedia做我們一個網上節目的嘉賓,今晚他把這篇文章電郵傳給我們這班文人,另附上了我前文所提的按語.我認為中大不至於會出指引,真的話這很嚴重.希望Fredie可以回應一下.以下是我們一共逾二十人收到的電郵:

按:最近在大專界傳出了一段震撼的醜聞,一位民間記者知道中大有學系給予教職員內部指引,指示他們在招收研究生時,不要考慮嶺南大學的畢業生,引來廣泛關注。這次特
意將這篇文章傳給你們,希望大家也參與討論這段涉及歧視的事件,並請大家廣為流傳﹗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20228&group_id=11

Fredie

-- Duke of Aberdeen 於 March 17, 2005 03:46 AM

MPhil與MA的分別
Fred,中大當然樂意收嶺南學生讀MA,因為MA對絕大部份香港大專院校(甚至全世界),都是一盤生意,學校收學費,卻沒有半點資助(studentship),是self-financed.

MPhil是要佔用UGC給大學的資源的,是research degree呀!與MA的taught course program不同.

-- Gilles Deleuze 於 March 17, 2005 12:02 PM

其實可以要求學校交出數據
看完報導我覺得可能不是出在該社會系老師身上, 如果"明知"該同學是沒有機會的, 作為朋友, 是應該向他說出箇中因由, 讓他不用浪費時間, 並不代表他自己心存歧視, 而是他意覺到歧視的存在(當然他沒有改變系內歧視的狀況亦有違知識份子風骨...)

其實要證明中大有沒有系統地歧視嶺南學生, 可以出一封公開信要求中大公布自嶺南成為大學後, 有多少學生申請過中大的mphil, 有多少有interview的機會, 與其他大學的比例相差有多遠等.

我相信中大不會有內部指引, fredie說話確實要小心.

-- 阿藹 於 March 17, 2005 12:29 PM

同意阿藹
原文中沒有所謂內部指引的字眼,轉引時要小心,切忌無中生有。

也同意阿藹所指,相信也明白那位老師是善意的,問題其實不在個別的人和大學,而是整套大學制度生產出歧視。所以僅以嶺南本位論來反抗,最後掉入的可能又是誰排名先,誰排名後的排位遊戲,未觸及根本的問題所在。

-- viann voltaire 於 March 17, 2005 01:05 PM

怎樣也好
Gilles Deleuze 君,我當然明白 Mphil和其他Master Taught Program 的分別。我在讀甚麼,其實無關宏旨;我最想說的是,如果只就著一個傳聞就過分感冒,一下子就跳到抗議歧視、爭取公義的地步去,那人生就實在太累了。我絕對相信你的報導忠於你的所知所聞,但那始終是你的朋友的朋友認為有教授有這樣的想法而已,既不見得是白紙黑字的規定,也不見得是該系所有老師的共識。到底如果真的申請,是否連面試的機會也沒有?是否一定不會申請成功?

我想,這些資料尚需考證,否則對中大該學系也不見得公平。

(另外,我建議將這篇報導放上焦點)

-- fred 於 March 17, 2005 01:24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