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香港市民對環境議題的關注度都不高,而對於填海更是麻木了一樣。就算對生態的破壞是多麼嚴重、環保團體如何聲嘶力竭,每當當權者說到要「發展經濟」這個萬能key理由,香港市民都總是會無奈接受。
6月16日,一千人遊行反對政府盲搶地,這顯然不是一宗令人關注的事情。當日接觸了環保觸覺成員,才知道政府打算在大嶼山北部及龍鼓灘(統稱西部水域)填海達1510公頃,即是超過79個維多利亞公園!可是,市民對這個將會嚴重影海豚生境和文物遺址又有多了解?
又要填海了,你知道嗎?
根據街頭訪問的結果,超過一半的市民不知道政府舉行了3個月的諮詢,當中在青衣站進行的訪問中,有84%的受訪者是不知道欣澳要填海。
還有,一直以來政府以「住宅不足」為由推銷填海計劃,但事實上欣澳和小蠔灣兩個填海地將來並不是用作住宅,而是用作旅遊設施和物流園。這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
香港的旅遊設施本身已經多得很過份了,我們的旅客承載力已遠超極限;而且一個遊客到了香港,真的是想看到那些建築豪華、一式一樣的人工樂園和購物中心嗎?發展物流園,連同港珠澳大橋和機場使車輛集中在北大嶼山,勢必加劇當地的空氣污染。
這兩個項目只純粹為香港帶來經濟利益,而且能否成為長遠收入來源也難以預計,香港物流業前景並不明朗,如果旅遊業也隨全球經濟不景要萎縮,這些投資項目可能只能為香港帶來短期經濟利益。
這1510公頃的水域成為了陸地後永遠都不能再逆轉,最近公佈的數字顯示本地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只剩下61條--比2003年減少了61%!還有,根據香港考古學會的調查,欣澳水域一帶很可能藏有不少珍貴文物,曾出土的新可器時代文物達4000年歷史,可見該處是一重要文化遺址。
進一步填海和發展必定會縮減海豚的生存空間,也可能破壞這些人類文化重要遺產--我們值得為了那些未知的收益而放棄我們的文化和環境嗎?
下一代真正的聲音
政府以為了下一代的需要為由瘋狂填海造地,但政府又知不知道下一代真正需要的是甚麼?
是的,我們需要有住的地方,但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公義平等的民主政制,以及清新自然的環境。為甚麼你們那些大人,只關心我們對住屋的需要,卻無視我們對民主和環境的訴求?既然你們口口聲聲說香港的未來是屬於我們,你們卻一直在取用我們的環境資源。為了錢,你們填海、他們建高鐵、他們開發郊區。開發的土地,廣大市民能夠受益嗎?建造的鐵路,我們會常用嗎?
不要再借下一代之名「過橋」開發了,今天的香港沒有環境,沒有內涵,窮得只剩下錢。
請大家看看這一片海洋:這是位於欣澳填海地旁的一個寧靜小海灣,海灣上的木柱是當地木廠業興盛的印證,岸上的鹿頭村考古遺址是我們文化的寶藏;再望遠處,那曾經是中華白海豚家園的倒扣灣。這才是我們純淨無瑕的香港,我們清澈恬靜的家園。
一個地方的魅力絕不是建基於金錢和物質上,即使經濟情況不是最理想,如果我們生活得快樂安定,與自然平等共存,這也不失為一個好地方。甚麼競爭力排名、經濟排名,都只不過是虛幻的數字。我們不是要改變你們對城市價值的看法,我們只想守護屬於我們的大地、天空和海洋。
大人們,可不可以不要填海?
參考報導:
【大嶼山填海系列】盲填過千公頃 市民懵然不知
【大嶼山填海系列】填海重創生態 白海豚被犧牲
【大嶼山填海系列】陰澳鹿頸村:與城市發展擦身而過
【大嶼山填海系列】行政分界混亂 荃灣定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