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夠了

夠了

每逢經歷金融風暴後,我們在療傷的過程中,總會有一陣子反思己過,同時亦不免追問「社會的錯」。十年前香港跟隨由美國所掀起的科網股熱潮,人人投機得如痴如醉。

即使當時有專家大聲疾呼,科網創投股欠缺實質基礎因素支持,但大眾總會認定「今次跟上次不同」,結果又是損手離場。而最新一次的慘痛教訓則是去年的金融海嘯,令大家再次醒覺到「投機致富原是夢」。

群眾總是善忘的,亦容易被市場氣氛集體催眠。所以在牛市時,滿街都是教人發達的書籍及課程,現在則有更多人尋求心智成長之道。趁現在我們還有幾分清醒,重新定立正確的投資觀念是刻不容緩的事。但若只是重彈投資要做足功課,量力而為,認識風險等舊調,恐怕不夠發人心省。

最近我喜歡的一本書,是約翰‧伯格(John C. Bogle)的新作《夠了》(Enough:True Measures of Money, Business, and Life),單是書名本身就已經一句有力的「警語」。基金界對伯格當然不會陌生。他是先鋒共同基金集團(Vanguard Group)的創辦人,也是指數型基金的發明人。1999年《財富》(Fortune)雜誌將伯格譽為二十世紀的四大投資巨人之一。遠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前,他就大肆抨擊美國已變質的資本主義,質疑掛羊頭賣狗肉的金融業,以及各種華而不實的基金。

據說《夠了》一書,已經被一些財經專業團體列為一生必讀的一本書。筆者作為「特許財富管理師」(CWM)的培訓導師,最近亦在課堂上向學員推薦此書。

伯格在書中苦口婆心的啟導讀者,在金錢、事業和人生等三方面,「知足常樂」及「恰如其分」的道理。為了用有限篇幅引起大家的閱讀興趣,筆者在此列出該書的十個主要章節的題目,再把重點摘要如下。

關於金錢

1. 「費用太多,價值太少」:以往針對資本主義的批評者常說商人剝削工人,今天他們也許還會說金融業在蠶食別人辛苦累積的財富。當金融業愈發達,變相收費比率愈高,亦等於投資者所能賺到的回報愈少。積金局前主席范鴻齡曾指出,強積金業界收費過高,不無道理。而最令人難受的,莫過於是金融機構的高層,風險管理業績差劣,卻能收取高薪及巨額花紅。

2. 「投機太多,投資太少」:投資就是長期持有不斷能提高內在價值的企業,而投機則只著重於追逐短線股價上落。只可惜股市總是充斥著無知的投機者,有時甚至投資者也常為股市的波動而分心。七十年前經濟學家凱因斯就發出警告:「當企業變成投機漩渦裡的一顆小泡沫,當一個國家的資本形成只是賭博活動的副產品,資本主義可能就有麻煩了。」不幸的是,自去年的金融海嘯後,不少長期投資者也對價值投資法失去信心,而變成投機分子。

3. 「複雜的太多,簡單的太少」:十四世紀的哲學家奧坎提出的「剃刀原則」(Occam’s razor) :「假如一個難題有多個解決辦法,那就選最簡單的那個。」金融業卻反其道而行,把理財方案及投資產品弄得複雜無比。金融創新並不保證回報出色,卻肯定令風險管理變得十分困難。抵押債務證券(CDO)與累計股票期權(accumulator)所製造的金融災難,正好說明了投資愈簡單愈好。

關於事業

4. 「算計太多,信任太少」:無論計量分析有多進步,數字也不能盡信,否則金融風暴就不會把大多數人殺個措手不及。政府、企業與專門機構不斷大量製造虛假的數字誤導市場,結果只會令人對數字失去信任。而我們更要了解,並不是每一件算得出來的事情都重要,而信任往往比算計更重要。

5. 「商業太多,專業太少」:曾幾何時,不少人以專業人士為榮,因為「專業」兩個字代表了堅持誠信,運用專門知識及保障社會整體利益。但隨著國際會計師行安達信(Arthur Andersen) 因「安隆事件」(Enron)而解體,我們亦開始懷疑專業精神是否已被商業利益所腐化。汲取了這些教訓,財富管理行業的未來發展,必定要走專業化的路。

6. 「銷售太多,服務太少」:這是再明顯不過的現象。基金業從過往的重視服務,轉變為今天的銷售主導,卻正與客戶的利益有所衝突。基金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長期投資者卻得不到應有的售後服務,遑論獲得合理回報。

7. 「管理太多,領導太少」:有人把管理與領導作簡單的二分:「管理者把事情做對;領導者做對的事情。」其實兩者對企業同樣重要,但好的管理者容易發掘或培訓,好的領導人卻可遇不可求。要發掘能創造內在價值的企業,必須細心考量其管理與領導本領。

關於人生

8. 「物欲太多,奉獻太少」:有人說今天我們窮得只剩下錢,被物欲主宰了人生目標,純以物質來衡量成功。但世上總有人大聲疾呼,人生要幸福圓滿,我們須要對家庭、工作、行業、社會以至世界負起責任作出貢獻。

9. 「廿一世紀太多,十八世紀太少」:我們今天學到十八世紀的人不懂得的知識,但同時我們也忘掉這些前人所掌握的智慧。換言之,我們現在擁有過多的資訊和知識,卻早已失傳了古代的處世智慧及道德價值,以致成為金錢的奴隸。

10. 「功利太多,人品太少」:伯格說了一個故事:一條在狗場上追逐電兔的獵犬辭職不幹,原因是它終於發現兔子是假的。做人也一樣,應該當個追真兔子的人,而非胡亂跟隨別人的成功準則。在參與社會的競賽前,首先要建立好自己的品格。

「夠了」是中庸之道,也是《道德經》的道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作者曾仲謙為國際金融管理學會香港分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