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南方周末060803
7 月24 日,-W TO-試圖重建一個更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全球貿易新秩序的夢想宣告破滅,中國從中受惠的多邊貿易體系遭到重創
-W TO-總幹事:
“今天只有輸家”
多哈發展議程,這個- W TO-成立後舉行的第一個多邊貿易談判,在歷經5 年的磕磕絆絆後,終於沒能像之前的日本回合和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一樣,在最後時刻峰回路轉。
7 月23 日,美國、歐盟、日本、巴西、印度和澳大利亞( G6)的貿易部長們在日內瓦的談判桌前僵持了14小時。在這個最後的攤牌時刻,有人又出了新牌,就農產品市場准入提出了進一步的妥協條件。但據內部消息稱,美方並沒有接招,不願進一步削減其對國內農產品的高額補貼。
-W TO-總幹事拉米的表情越來越沮喪:一周前,在聖彼得堡八國集團會議上爲挽救多哈回合所進行的最後公關中,他從各發達國家元首那兒收穫的承諾並沒有在談判桌上兌現。拉米很清楚,在談了5 年之後,如果主要談判方依舊在確定農產品貿易新規則上存在重大分歧,並因此不能展開其他方面的貿易談判的話,那麽,旨在使發展中國家通過更公正的貿易規則謀求發展的多哈回合談判( 因此也被稱爲發展回合,其議題遠不止農產品貿易),也就不可能按照預定計劃在今年年底完成。
當談判僵局延續到次日淩晨的時候,拉米不得不相信,奇迹並沒有降臨。他於是只能宣佈,此輪談判中止。至於重啓談判的時間表,他對G6 的貿易部長們說:“ 球現在是在你們場地這邊。”“ 今天只有輸家。” 拉米在24 日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說。
至此,-W TO-最雄心勃勃的“ 發展”計劃———讓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貿易中獲益———宣告階段性失敗。分析家們相信,從此,不僅已經在發達國家擡頭的貿易保護主義將可能大行其道,而且-W TO-本身也將面臨著生存考驗:成員國可能從此疏遠多邊貿易體系-W TO-而更多地轉向雙邊或地區貿易協定。
重建全球貿易新秩序的努力功虧一簣,責任究竟在誰?-W TO149-個成員一直擔心的結果終於成爲事實,談判桌上的對手開始相互指責:發展中國家指責發達國家,而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和歐盟之間,又互相指責。
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稱,美國要對談判的失敗負責。“ 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當然能夠承受得起付出,而不僅僅是索取。”他說。歐盟此前的態度一直是,如果美國在談判桌前宣佈進一步削減農產品補貼,歐盟將馬上效仿。
美國貿易談判隊伍則發表聲明,稱歐盟的指責是“ 錯誤和誤導的”。美國人認爲,對國內農民實行高額的農產品補貼,從而削弱了發展中國家農產品競爭力,採用這種做法的又不是美國一家,歐盟也一樣。
除了歐盟,印度、巴西和日本也都把談判失敗的原因歸結爲美國。他們認爲,美國同意把每年220-億美元的農產品補貼削減到200-億,但是他們要求別人的讓步更多。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Kam -al--Nath-認爲,這違背了多哈回合“ 發展” 的宗旨。
農產品貿易:
被縛的發展
此輪發展回合談判,一開始就糾纏於、最後也止步於農產品貿易的規則重建。農產品貿易,確切地說,是農產品貿易的市場准入和國內補貼,從談判伊始就決定著多哈回合談判,乃至-W TO-多邊貿易體系重建新秩序的成敗———農產品生産,這個發展中國家享有比較優勢的領域,恰好是發達國家備受國內政策保護的領域。在此前主要是由發達國家制定的多邊貿易規則中( 並一直延續到如今的- W TO-框架),農產品貿易自然也是最受保護的領域。
一個鮮爲人知的事實是,平均而言,農產品的關稅比工業製品高出5 倍。平均關稅不到2%的美國,對從世界上最窮國家進口的蔬菜、果汁、花生和糖等農產品徵收著從40%到超過100%的高額關稅。有些國家更甚,對某些農產品徵收的關稅高達1000%。農產品貿易的扭曲,意味著窮國出口要比富國出口支付高得多的關稅。2004-年,蒙古對美國出口的商品總額是2.4-億美元,挪威是65 億美元,蒙古對美的出口額連挪威的零頭都不到,然而蒙古支付給美國的關稅總額卻要比挪威的多出1300-萬美元!不僅是農產品的關稅過高,而且發達國家的農業補貼也一直
居高不下。-W TO-在7 月24 日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05-年各成員方政府對農業的補貼高達3000-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來自發達國家。一些非政府組織經常引用的一個資料是,歐盟的一頭牛每天得到2.2-美元的補貼,而世界上最窮的12 億人每人每天的開支還不到這個數。
正是由於美國、歐盟和日本這樣的富國都極力保護本國的農產品生産和貿易,並依此制定了多邊貿易規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利益整體受到嚴重損害,尤其是農業占經濟總量大頭的最不發達國家。這不僅阻礙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加劇了世界的貧富分化。
而消除世界貧困,並藉此幫助消除恐怖主義的溫床,正是多哈回合談判得以在“ 9·11”後幾周內啓動,並把發展作爲中心目標的原因。但是,許多業內人士及觀察家認爲,多哈回合談判其實並不能承受“ 發展”之重。
“ 雖然多哈回合談判被稱爲‘ 發展回合’,實際上它並不能完成促進世界發展的使命。” 商務部世界貿易組織司司長、中國政府世貿組織通報諮詢局局長張向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 要實現貧窮國家發展的目標,依靠多邊談判是很無力的,還需要各種方面的努力,比如國際援助組織、世界銀行、貨幣基金組織等,同時更需要這些發展中國家自己調整。”
富國農民的勝利:
全球貿易新秩序的
少數決定論
世界是扁平的,這是去年一本洛陽紙貴的暢銷商業書名,也是作者對21 世紀全球化趨勢的一個預測。
當-W TO-試圖通過降低關稅等貿易壁壘建立一個更加扁平的新世界時,起決定作用的並不是商業全球化的主角———跨國公司,甚至也不是佔據全球貿易總量超過90%的工業和服務貿易,而是富國占人口比例很小的農民,以及占全球貿易不到一成的農產品貿易。
富國的農民,也許是多哈談判擱淺後惟一的贏家。與以往建立國際新秩序時遵循的“ 強權就是真理”、“ 多數決定”的邏輯不同,現今國際貿易新秩序的命運往往是由少數人掌握。而這些少數人,其特點也許可以總結爲經濟上相對弱勢,但政治影響力絕對強大。
這種政治影響力是通過選票來體現的。以美國爲例,國會議員的中期選舉在即,無論對民衆支援率一度跌至31%、現在徘徊在40%上下的布希總統,還是共和黨或民主黨來說,誰都不敢在這個時刻同意一個削減農產品補貼而不要求他國相應降低市場准入的貿易協定。
事實上,在談判中止的消息公佈後,美國參衆兩院齊聲歡呼。兩黨此時此刻在這件事情上高度一致:“ 沒簽協定總比簽一個壞協定要好。”白宮新聞發言人斯諾直言不諱:即使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在談判桌做出進一步的妥協,那樣的協定也“ 決不
可能得到國會的批准”。
農民超強的政治影響力在歐盟也同樣存在,尤其是在法國這個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最大的受益者。2003-年, 約13.1-萬法國農民共得到了73.8-億歐元的補貼,是英國、義大利或德國的兩倍多。其中大農場主收益更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摩洛哥王子每年從他在法國的農場獲得的補貼高達30 萬歐元。此外,法國媒體披露,法國政界擁有大農場的人不在少數。法國農民經常被詩意地描述爲“ 田園守望者”,鄉村被法國人賦予了濃重的文化意義。
這種種因素使法國農民成爲一支難以抵擋的遊說群體。“ 在一個有著傾向於製造衝突的社會文化的國家裏,農民是所有遊說團體中最堅定的一支,有時候甚至是暴力的一支。”在一篇名爲《法國爲什麽愛農民》的文章中,華盛頓的思想庫、布魯金斯學會的專家這樣寫道。
中國:積極應對負面效應
中國加入-W TO-四年後,在全球貿易的排位從第七位上升至第三位,僅次於美、德,儘管如此,中國在此輪談判中仍低調處事,代表發展中國家走上前臺的是巴西和印度。但作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多哈回合中,中國始終站在發展中國家的立場上,那就是要求發達國家美國和歐盟減低關稅和削減農業補貼。
6 月1 日,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議上說,多哈回合談判中農業問題至關重要,全球農產品貿易嚴重扭曲的現狀不改變,談判就不可能成功。美歐應在農業問題上做出實質性的削減,只有這樣,農業談判的僵局才能打破,非農、服務等領域的談判才能跟進。
商務部世貿司司長張向晨更明確地指出,“ 美國應當採取行動,在國內農業支援方面開出新的價碼,這樣才能打開僵局。”在談判的最後時刻,巴西、印度已經暗示了自己有一定的靈活性,歐盟也表示可以向-G20-靠攏了,“ 這時候如果美國依然很強硬,這就不應該了。”
多哈談判中止,對中國而言是一個消極信號———中國從中受惠的多邊貿易體系,正受到重創。各國很可能紛紛放棄多邊,而轉向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談判。實際上,在談判擱淺後,美國、歐盟、日本、印度等國家的貿易官員都表示,今後要更加致力於雙邊和區域貿易談判。
雙邊貿易如果是對-W TO-的補充,是好事,但現在出現的苗頭是,雙邊挑戰了多邊,對多邊造成了威脅。根據-W TO-的統計,現有的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就有約200-個之多,佔據著全球貿易總量的半壁江山。
“ 在大家都選擇進行雙邊貿易談判來規避多邊失敗的風險時,我想我們也必須跟著潮流走,跟周邊成熟的國家展開雙邊和區域貿易合作。在目前情況下,這是沒有辦法的選擇。”張向晨說。
多哈失敗的另一個威脅就是貿易保護主義加劇,而中國在過去幾年已經成爲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攻擊物件之一。如果像-W TO-總幹事拉米預測的那樣,- W TO-一些成員國今後更多地“ 依靠上訴而不是談判”來解決爭端,“ 我們將破壞闡釋現有規則和建立新的、更重要的-W TO-協定之間脆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