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外評有感之一

外評終於完成了,可以舒一口氣了。雖然教統局經常說外評只是一個照鏡行動,協助學校反思本身的強與弱,有所改進。當然以目前機制,學校可以有多種方法或態度來面對外評,甚至以一笑置之的原則處理;可是另一方面,教統局又是一個督導或監察學校的政府機關,學校對那份外評報告又不能束之高閣。(至少,學校要向校董會解釋外評報告為甚麼這樣寫、那樣寫。)因此,學校又不能完全漠視外評的工作。

教統局雖然說減省學校的工作,要求學校不要提交過多文件,但事實上,若學交提交的文件不足夠,就足以顯示學校的行政效能不足。學校要準備的文件,必備的有:

1. 自評報告(最多20頁)。

2. 完整的學校表現評量----很多資料要花功夫的,如中五、七畢業生的升學狀況調查,學生的體適能資料等。

3. 持分者問卷調查結果。

4. 學校周年報告、校務計劃及發展計劃。

5. 行政組別的工作報告或會議紀錄(兩年)。

6. 各科的科務會議紀錄及教學計劃、試卷連參考答案(兩年)。

7. 教職員會議或其他校務會議的會議紀錄。

8. 此外,外評隊伍還會檢視學校財政預算的帳目、實驗室的物品清單紀錄系統、圖書登錄資料等。

9. 遇有需要---其實一定需要,還臨時要看看學交文件中或自評報告中提及過的一些計劃的資料,特別是與課改四個關鍵項目及共通能力有關的教學或活動資料,如同學的專題研習習作等。

那樣,請問有些甚麼資料學校是不用準備的呢?學校能不能說:對不起,你們沒有提及專題研習的資料,我們的專題研習作業都派回學生了,我們沒有樣本給你參考......當然,若學校沒有準備,那就只能這樣回應了。那他們就會回應:學校的專題研習仍欠缺整體的規劃.......

我曾經在有關自評的講座上提問:教統局鼓勵學校以校本精神管理學校,但整個自評或外評內容又似乎隱約有一把尺,量度學校的表現。教統局會不會容許學校以校本的精神,完成一個校本的自評及外評的程序呢?

答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