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alala.wordpress.com
教會的小組裡有一位尼泊爾媽媽,已經住了在柏林20多年,跟一位德國人生了個上14歲小孩。她的孩子從不看電視和玩電腦,課餘時間都花在羽毛球和鋼琴上。十分「港式」的時間表,放學後一星期四天。原來他去的是專業羽毛球訓練學校,羽毛球的成績會佔了入大學分數的三成,難怪媽媽如此緊張。我問她兒子是否喜歡打羽毛球,她母親搶著答的是。
香港入大學的年紀多為18-19歲,有的會更早。但認識了好幾個人20、21歲仍未入大學,細問底下,並不是因為成績差而留班。屋主跟我分享這裡的學生有好一部份中學畢業後都未必會立即入大學,會先Gap Year一年,體驗生活也好,做相關行業的實習也好。
教會小組裡還有一位香港來的阿姨,那天我們在討論教會中的年青人。他們可是令人佩服,除了有很高的自覺性和專注力查經外,也十分具批判性,經常也會出現十分激烈的討論場面。當我在笑說香港的年青人只懂玩電腦上網時,阿姨說了一句滿諷刺的說話:「呢度D後生又唔係話完全唔打機,不過佢地比起香港D後生仔會比較識得追求生活質素囉。」我不完全了解,但不太同意。
另一位朋友出生自德國北部小鎮,21歲,三年半前獨自到柏林。在大學讀運動科學和西班牙文,同時打兩份工,一份是兼職籃球教練,另一份在青年旅舍的接待生。他有很多夢想,想做全職籃球教練,想做編劇。現在他手頭上有份劇本,寫了一半了。
在正寫這篇文時我都會想起身邊有不少香港朋友因種種生活限制而早放棄了夢想,但我常認為雖然歐洲人生活跟香港人很不同,但大家也是人,定必要面對生活現實的問題。是城市的錯還是人的錯我也搞不懂。
不過上星期去一位朋友家吃飯時,認識了一位從香港來的女生,也是來working holiday的,來了歐洲4個多月了。在她未來歐洲前因認識了另一位Couchsurfer (沙發客)而有了工作旅遊的想法。因為本身對有機美容有濃厚興趣,原打算到相關公司工作,不過不懂德語的她困難重重。她一邊旅遊時因Couchsurfing而認識了很多不同地方的人,集合了不同意見後她有了自己創立品牌的想法,結果她在這個聖誕租了一個小檔攤,賣自己的品牌。上星期晚上到她家晚飯時她十分雀躍地向我們展示她的寶物,一盒兩盒的,都是自己研發的有機化妝品和護膚品。她更馬上燒焦了一顆杏仁,原來古時的希臘人就是用這種燒焦的杏仁當眼線用的。這種古法眼線還是Waterproof的呢,這是因為杏仁裡面有油的成份,果然勇敢做實驗的男士們都「水洗洗不清」。
教會阿姨的兒子,德國的朋友和香港來的女生都是很不同的人,但他們三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因為無論是填鴨式的時間表還是自由自在歐洲行,他們也是跟著自己心中所願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