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城市與希望系列之發現藝術(五)中西區藝術工作室

中區是全港藝術活動最多的區域之一,十步之內必見畫廊、藝廊、書室、展演場地、藝術工作坊,以及大大少少開放或私人性質的藝術家工作室。相對地,西區就較神秘,始終要識途之士引路才可窺探內裡的風光。今次走訪的中西區,與我們之前探討的藝術社區相比,又是另一個面貌。工作室之間沒有連繫在一起,藝術家的背景、經歷不一,心態委實不同,但他們各自各精彩,埋首建造自己的世界,成為本地藝術圈拼圖的其中一塊。這次我們邀得藝術家石家豪先生,分別細述當中幾個藝術家的天地。

文︰石家豪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文學士,1994;藝術碩士,2001),現從事繪畫創作。作品曾入選第三屆亞太藝術三年展(澳洲布里斯本,1999)及香港藝術雙年展(香港藝術館,2003)等。

中西區其實頗大,由中環、上環到西環,卷頭是甲級商廈金融中心,過度至參茸海味舖業,而以住宅老區作結。先來看中西區內的藝文風景,中環舊區是本港的文化藝術人愛蒲的地點。就例如有趣的荷李活道,這條於十九世紀中期開發,因遍佈冬青樹(Hollywood)而得名的古道,除了字畫古玩店及中式家具舖之外,沿行人電梯上落有為數不少的食肆及酒吧。往上環走還可以數東華醫院旁的Para/Site藝術空間,以及文武廟斜對面樓上的亞洲藝術文獻庫,都是藝術社群熟知的單位。
說火炭或觀塘的藝術工作室因聚集而形成一種氣象,中西區的工作室則只是零星與散落,總是互不相干。以中西區作落腳點的藝術工作者,地利這因素總為首要,習慣在港島出沒的人士自會明白。租金當然是藝術工作者首要的關注,但中上環區不乏舊式商住大廈,西環那邊有住家唐樓,以至零散的工業倉房,只要不嫌舊,原來都頗適用。工作地方不求大的話,租金算來也不貴。我奉編者之命,跟隨其後走訪區內之工作室,摘錄數種,於此報道。
中上環從來都有設計、攝影或出版等行業的工作室。在威靈頓街,找到阿錫(黃良錫)及杜煥的天地。他們曾是藝術公社的活躍分子,青年藝術家協會的骨幹成員。早於一九九零年代初,他們與一班藝術愛好者在南丫島租屋作畫室,常趁周末放假追逐夢想,渡過了五年光景,並開始在港積極搞展覽。九零年代中期,工作室遷至石塘咀的工廠大廈,亦乘藝術發展局誕生的機緣,申請資助加以發展,成為集展覽場、資料庫、課室及工作間的藝術公社。一九九八年進駐北角油街藝術區,會址是那傳奇的停屍間。但隨著二千年頭油街租戶被逼遷走,跟政府商討另覓地點作藝術村的期間,他們一眾舊人亦淡出藝術公社,轉戰私人業務。所以二零零一年牛棚開業時,公社的人事已變更替換了。這幾年來他倆努力發展其設計產品,奔走於大陸廠房及香港之間。兩年前以每月六千多元,租下了威靈頓街的舊商廈一層,前廳作辦公室展示設計產品,後廳闢作畫室及俱樂部。杜煥會在當中作畫,阿錫謂現時他已很少搞藝術創作,但畫室會借朋友定期作畫,他更珍惜此間的私竇意味,興之所至則創作,其餘是閒談、友聚和聽音樂,就像回到最初在南丫島的日子。他們的經歷,正好見證了香港藝術工作者逐草而居的生涯,隨環境時勢變異而遷徙。現在的境況,真有種落葉歸根的安樂。阿錫與杜煥更於半年前,夥拍友人開設酒吧,地點就在辦公室斜對面。酒吧只開周五、六及假日,只招待熟人,只求收支平衡。酒吧歡迎藝術展覽,亦有音樂人即興演奏,開張半年,已成為文化人喜愛的聚腳點。他們這種俱樂部式生活,既包容藝術,又與民同樂,是多年經驗沉積下來的成果。
另一個處於中上環的工作室,風景氣味截然不同。蟻竇藝術空間,位於永樂街一幢舊商廈之內,室內髹上紅橙白的奪目色彩。現時的四名成員,去年於香港藝術中心藝術學院畢業,空間於同年底成立,月租三千多元,面積約三百多平方呎。成員Ceci (Ceci Liu)和Lu (Lucia Au Yeung)表示,她們為了尋找合適工作室單位,曾到過觀塘、西環及上環等地。現時的空間所在地點,交通方便,價錢亦合適。空間運作了大半年,基本用途是成員的創作空間,間中舉辦工作坊,邀請資深藝術工作者主持,招收學員,是為發展方向之一。她們已為蟻竇建立網站,藉此推廣各種工作及成果。開業至今,已有成員退出,對於新晉藝術工作者,種種挑戰與機遇似乎剛剛開始。
西環雖是一個古老的住宅區,但當中有零零散散的工廠大廈。Celia(高天恩)及Tony(吳觀麟),於三數年前在西環尾租下一廠廈單位作畫室,月租四千多元,實用六百多平方呎,窗外面臨維港,青洲就在眼前。Celia畫油彩,Tony畫現代水墨,以前都在家創作,感覺拘束。有了獨立的工作室後,畫作的面積可放心增大。現時畫室的牆壁,以至每個角落,都已被畫幅填滿,很壯觀。兩人都有教畫工作,但住家就在附近,所以課餘可在畫室工作至夜深才返家。Tony說,畫室雖在廠廈,好在左鄰右里都不嘈,笑言很滿意現時的狀況。
我的畫室也是在西環,卻是唐樓住宅單位,三百平方呎租三千多元,六樓高,勝在夠光猛。工筆畫須在枱上工作,我會計較窗戶的光線是否充足,空間面積小巧則無妨。朋友說我的畫室窗明几淨,我很高興。獨自佔用一個單位,有種奢侈感,但左計右計,還是自家一個最好。
報告完畢,無以總結,但要略作補充。以上寫的都是不超過三年歷史的工作室,算來跟火炭和觀塘的廠廈工作室一樣,都是在樓巿租金偏低的情勢下開展的。對於區內居住及工作資歷較深的藝術家,未有包括和介紹,令這次造訪活動欠缺了某種深度,在公在私都要說聲抱歉。

城市與希望系列之發現藝術

全力互撐︰香港藝術中心 Arts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