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城市和鄉郊──複雜和多元的共存性

城市和鄉郊──複雜和多元的共存性

一直反思杜立基(規劃師)在「香港農業誰主浮沉」研討會上解釋Planning (美國叫Urban Planning; 英國叫Town Planning)的原意。杜立基說規劃全名叫「城市規劃」,是用來規劃城市的,鄉郊一直沒有規劃是理所當然的;鄉郊一開始規劃就用作Urban Encroachment。

如果香港一直以發展(pro-growth development)做城市的發展主調,覺得城市發展(包括發展交通、新市鎮等)就可以壓倒一切,把人文生活擱在一旁,連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都以「香港──亞洲國際都會」來介紹香港的國際性。也許,同場的荷蘭館就可能帶給城市另一種可能性。

館選擇更宏觀的「綠城市」(The Green City)為主題,闡明未來都市規劃奉行的綠色哲學,荷蘭藉景觀設計大師尼克‧羅森希望透過這座庭園,告訴人們如何建造綠色、永續的建築。庭園主要由木材和植物組成,高高低低的建築帶出城市的意象。最重要的是荷蘭館帶出「綠城市」(The Green City)的重要性,包括:

  • 綠色空間將城市與鄉村連結起來,創造出相互倚賴與負責的生態系統。
  • 植物和綠色空間讓都市人的生活方式更健康,社會與經濟也因此受益。
  • 綠色空間為城市創造更多收益。
  • 綠化城市的計劃帶來更多工作機會,包括短期的栽種與長期的維護。
  • 綠色空間讓住戶有地方可以互相認識與連結,從而創造出更安全的居住環境。
  • 現代孩童受困於一種長時間坐著的生活型態,他們的活動範圍受限於城市中極匱乏的開放空間,越來越擁擠的建築和交通。
  • 可以該孩子們玩耍的空間或地方不是太少就是太遠。
  • 孩子們需要綠色空間玩耍與成長。
  • 城市中的綠色空間應該要越多越好。
  • 綠色空間應該要能輕易到達,特別是對於移動能力較水的孩童和年長者來說。
  • 綠色空間應該要幽靜而且備有座椅。應該要乾淨,安全並有充分的光線。

把城市和鄉郊的距離拉近,不再作二元對立,就是永續城市的未來。以一個長遠的城市規劃做藍圖,當綠色成為哲學,不再是單一的項目(例如,香港荃灣的荃新天地都有類似的「直立花園」作綠化,但只是單一的項目),城市還有很多可能性的。

可能有人反駁,郊野公園佔香港總面積多達37。5%,那麼便做到「綠城市」了原則了。但是郊野公園的思維是休閒模式,城市人有時間便去郊遊、行山、燒烤和放風箏;這種思維把一直依賴鄉郊的人遺忘,不公義的收田買地鏟走農物的財產才會發生。

從頭到尾,就是一班長駐在中環的人紙上談兵地規劃我們的城市;舊區重建、鄉郊發展,都因為他們不了解民間疾苦,或者以為用一種很有效但其實不太有效的方法試探民意。

最後,希望介紹二本書來反思我們的城市,開拓城市的其他可能性。

伸延閱讀:

La Vie編輯部. 慢城 (Slow City). 台北:麥浩斯. 2010.
豆瓣網簡介:「一個新城市哲學誕生在義大利的小城中,是繼慢食運動後,另一個蔓延全世界的生活概念-慢城運動(Slow City),慢城掀起21世紀的未來式生活型態,在今日講求快速與效率的現代化社會,「慢」卻是全球城市爭相追逐的字眼!」

Sarah James、Torbjorn Lahti (譯者:呂孟娟). 夢想綠社區──營造你的永續生活. 台北:日月文化. 2010.
博客來簡介:「環保、全方位的綠生活,應該從我們自身開始採取行動,本書分享再生能源資源、交通工具、生態住宅、綠色建築、社區生態經濟發展、生態教育、天然資源、永續土地利用和規劃……等成功實例,由下而上,從社區影響鄉鎮、政府,引領整個地球的綠色革命!」

Low, Nicholar, et al. The Green City: Sustainable Homes, Sustainable Suburbs. Routledge. 2005
The book considers - and answers - three questions: What does the global agend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n for the urban spaces where most people live, work and move? Can we keep what we love about suburban life and still save the environment? And what new methods of planning and building will be needed in the 21st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