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六年一月巴勒斯坦地區﹙包括東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立法議會選舉中,哈馬斯組織(Hamas) 取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屬下的法塔哈 (FATAH),成為多數黨。零六年,著名猶太裔美國導演史匹堡描寫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的「慕尼黑」亦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八十年代,在香港出生的我們,從未經歷過戰爭,更遑論猶太民族和巴勒斯坦人的悲痛。在逾越節前夕,兩位從以色列來港的猶太教徒與記者對談他們眼中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香港。
被訪者簡介﹙譯自聯合猶太中心簡介﹚
Ben:Mr Ben Fox-Schwartz,在耶路撒冷長大,一位由以色列猶太代理處委任的青年大使,負責聯合猶太中心的青年活動及其他計劃。他自隸屬以色列保守運動、訓練及計劃服役前的軍人領袖才能的Hamesorti高校畢業。他曽是傘兵部隊的副官及步兵訓練學校的教官。
Tzvika:Mr Tzvika Berman,聯合國猶太中心教育及活動總監,在以色列出生成長的第五代以色列人。他創辦Yitzhak Rabin Guesthouse in Jerusalem,其屬下的「以色列民主紅色陣線」教育中心更成了以色列青年教育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份。它的課程主要涉及忍耐和領袖才能的訓練。
記:不知道Tzvika 和Ben你們在以色列的生活是怎樣的?
Ben:我還在讀小學,就爆發一九八二年的以色列佔領黎巴嫩Galileo戰爭,這對我的生活影響不大。在一九八八年巴勒斯坦首次武裝起義的時候,我正在就讀高校。那時局勢很緊張,我待在電視機前,初次察覺到以巴之間的衝突。
Tzvika:最令我難忘的童年景象是橙花盛放、我在街上和其他小孩嬉戲、參與青年運動、到海灘去,還有在德國慕尼克奧運會表演民族舞蹈。
Ben:在耶路撒冷讀小學的時候,我會步行回校。在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個阿拉伯村落,為了走徢徑,我常常經過那裡。村裡還有一個小市場,很多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那裡買雜貨。在星期六,當所有猶太商店都休息的時候,我們便會到村內阿拉伯人開的商店買東西。我們知道那些替我們修好車子的友善鄰居,是完全有別於那些使用暴力的人。
記:據傳媒報道,以色列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你們的親身經驗是怎樣的?
Ben:我的父母就是移民,他們分別來自東西兩面。一九九零年,有超過一百萬人由俄羅斯移民至耶路撒冷,所以現在街上不難發現說俄語的人。
Tzvika:以色列是為了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而建立,當然,即使你不是猶太人,你亦可以移民到那兒。若你生於耶路撒冷,你就是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民亦有其他信仰,包括伊斯蘭教、天主教、佛教及印度教等等。猶太人是指那些生於猶太家庭或信奉猶太教的人。猶太教信徒不會太著重傳教,但如果你想信教,你可以去參加慕道班。
我們非常歡迎人們移居以色列,但這純粹是個人決定,並不能由我們作主。比方說,若你生於美國,而你的親友亦住在那裡,那麼,你應該留在美國。
Ben:現時有三百萬人住在以色列。他們住在以色列是重要的,但可以得到居於以色列以外的人的支持亦同樣重要;這無論對於經濟,甚至國家聲譽,都非常重要。
記:你們怎麼看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
Tzvika: 約旦河西岸人民的生活實在艱難。他們的領袖向海灣各國拿錢,卻不把所得款項放在人民身上。我想說:『你可以有不同想法,但請不要把門關閉,不要把孩子迫上絕路。』我有很多在巴勒斯坦的朋友,他們都未能享有言論自由,所以他們不敢公開表態。
Ben:我曾跟來自約旦河西岸的學生同班。由於他們在西岸可選擇發展的機會很少,他們便來到耶路撒冷學習。巴勒斯坦人很聰明,當中有不少人當了醫生,我們希望他們能夠自強。
Tzvika:我並不討厭阿拉伯人或伊斯蘭教徒。只要你友善,我便歡迎你,相反則不然。我希望彼此可以溝通,但哈瑪斯等領袖只著重戰爭。以色列人向巴勒斯坦提供水電,我們想分享、想談判;巴勒斯坦人可安全地到耶路撒冷工作或讀書,但猶太人到了西岸,卻要擔憂自己的安危。其實我不介意與阿拉伯人或伊斯蘭教徒共事。
Ben: 以色列的國家足球隊亦有阿拉伯球員,他們都唱以色列國歌。我們會為他們喝采,亦會以他們為榮。
記:你們怎麼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的恐怖襲擊?
Tzvika: 恐怖襲擊?假如你的同學在的士高遇到爆炸事件,或又一城等商場發生爆炸,引致多人傷亡,你便不會覺得安全了。
Ben:多麼不幸的場面!
Tzvika: 我們感到很難過。戰爭是醜惡、不合理的。
記:現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Ben: 最大的問題是雙方的人都在爭地,都說自己擁有這片土地,卻不太理會我們這些居民的感受。雖然不是所有巴勒斯坦人這樣想,但有人認為我們應該離開這些地區。事實上,大家也不太信任對方。
Tzvika: 最重要的還是領導能力。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已經受夠了,我們只想要和平的生活。我們需要一位像前南非總統曼德拉般的領袖,開始真正地和談,考慮生活的問題,而非戰爭。
記:在以色列長大的你們,怎麼看國際傳媒的報道?
Tzvika:傳媒把以色列塑造成一個大國,但這卻與事實不符。大家在香港見到的只有以色列戰機在加沙地帶射殺巴勒斯坦人,卻看不到伊斯蘭教徒與猶太人在咖啡館共餐的一面。傳媒往往將事實誇大,而不能作出全面報道。
實際上,以色列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西岸有許多動人的景色,亦是攀山和滑雪的好去處。特拉維夫則是一個匯聚多種文化的地方,更是紅海一帶的金融貿易中心。那裡有不少沙灘和酒吧,比香港還要多呢!雖然戰爭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仍然過得不錯。你可以在以色列國慶假期來訪,特別是在國慶日(七月九日),體驗當地的節目氣氛。我們將會在六月回國。
記:你們眼中的香港是怎樣的?
Tzvika、Ben:我們在香港並沒有感到不便,而這裡很安全,人亦很友善。香港傑出學生組織(Hong Kong Outstanding Student Associations) 更邀請我們在「國際共融日2005」(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2005)演講,學生都很熱心於認識國際文化。香港跟特拉維夫一樣,是多元文化的城市。
Ben: 香港人很友善,但比較害羞,以色列人則較直接。
Tzvika: Ben正在學普通話呢!
Ben: 對,中國文化真的很有趣。
Tzvika: 我就喜歡到新界登山。香港有許多美麗的登山地點呢!
撰文:趙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