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一日,香港城市大學舉行二十一周年校慶晚會。在晚會開始後約四十分鐘,五名分別城市大學的學生和校友,持「還我羅馬廣場,還我山邊小徑」橫額及揚聲器向校董胡應湘請願。他們除高叫口號和表達其請願目的外,並要求胡應湘接收請願信,希望胡可與他們對話,商討改建羅馬廣場為課室一事。胡應湘除面露不悅外,更拒絕接收請願信,最後更走到台上,中止了台上的遊戲節目,拿取揚聲器直斥其可恥,且四度質問:「你是否城大學生?」台下的請願同學聞之反駁:「拒絕對話才是可恥!」胡下台後,護衛員奪去請願學生的揚聲器並嘗試帶走他們。最後他們答應遠離晚會,到教學樓內表達其訴求。
據了解,他們曾嘗試接觸副校長,但其答案和校方以民主牆形式回應一樣,沒有答應暫緩羅馬廣場的工程以進行全校諮詢。
一位同學表示,他們其實不想在如此場合請願,惟學校沒有知會同學改建羅馬廣場,且對反對聲音視而不見,遂只好當面向校董反應意見。學校應該有責任把改建告訴學生,但由八月開始工程至今,同學連一封電郵知會也接收不到。他們如做足準備的話,是應該向同學諮詢,這是培養學生對學校歸屬感的機會,「而唔係捐廿蚊就有歸屬感」。
其中修讀三年級的伍同學表示,最為不滿的,是胡應湘表示若羅馬廣場停止改建,最後學生擠滿城大,其責任是那些持異議的人士上,伍同學認為,作為一位校董,一位長者,如此說法,是極為「可恥」的。
伍同學也同意,保護樹林不是「大哂」,也明白城大擠擁的情況,惟他們只希望改建羅馬廣場一事可作全校諮詢,深入討論羅馬廣場甚至山邊小徑的價值。他更謂,在發展和保育之間,應該考慮其他社區的文化和需要,因為山邊小徑是南山村的長者每天晨運之地,作為一間接受社會資助的大學,城大不只是屬於校董或老師和學生的私有財產,大學是屬於公眾的,故好應該回饋社會。
「沒錯,這是城大的校慶,城大的生日,但當我們高高興興的品嚐佳餚時,隔鄰的貧苦大眾,他們連每朝早晨時可在一處空氣清新的地方晨運也沒有。只因他們不是大學生,不是有權有勢的人,沒有言論空間表達其意願。我只能以一句總結:『城大紅門酒肉臭,山邊路有枉死樹』。」
一位91年畢業的謝校友表示,只要修讀過基礎城市規劃的人也會知道,當有改變原有土地用途的計劃時,定必要諮詢當地居民,但現在無論香港政府還是私人財團都缺乏如此工作。這次城大事件,明顯地表現出,當改變原有土地用途時,絕不需要知會當地居民,亦不理會其喜歡與否。「我希望校方可打開溝通之門,而且城大學生也多些了解和參與這件事。」
他並稱,讀書時已有許多人說城大猶如一個商場,留不了人,只有一個又一個的課室讓同學上課,下課後便離開學校,沒有顧及同學在這裡進行其他活動。其實羅馬廣場正是良好的地區,令社區文化得以發展。如果城大最後只有室內的地方,這是相比起其他大學一個最封閉和最差的設計。
另一位校友接著道,許多已畢業的同學,當知悉羅馬廣場被拆的消息後,均感到惋惜,因為他們以前皆會到羅馬廣場拍攝畢業相。羅馬廣場是城大的地標,拆掉它有如清洗了人們對城大的記憶,當提起城大時,人們便想不起什麼來代表城大。
當被問及接下來會有什麼行動時,校友謝先生道:「我想這樣吧,我們已make了noise,引起大家注意,我不希望我們再有行動,希望校方真的作一個全面的諮詢。如真的要行動的話,應該問問在這裡讀書的同學,到底想不想有行動,如果大家都不當這是一回事,只有我們這幾個人的話,我想我們沒有什麼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