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了韓國樂壇多年,有韓國「文化大總統」的徐太志,近日回歸K-Pop市場,並與女歌手IU推出「前後作」新歌《昭格洞》,引起韓國樂壇的一大哄動。《昭格洞》一曲,歌詞與MV內容是講述在八十年代,發生在首爾昭格洞的一場愛情故事。此曲用上兩種版本,女的由IU處理,男的則由徐太志演繹,分別用男生視角和女生視角來傳遞兩種感情。
把回歸作命名為《昭格洞》,根據韓民族報的報導,是徐太志刻意撰寫的,因為昭格洞就是昔日徐太志成長的地方,他希望寫一首關於他年輕時代的愛情歌曲。有留意此曲MV的,都會發現它是以八十年代的背景來拍攝。那時,位於首爾鐘路區的昭格洞,是韓國軍機務司令部的總部,主要職責是防間諜和保密檢查。於那個年頭,更被全斗煥軍人獨裁政府,以「綠化事業」為名,濫用成為監控普通民眾與學生的大本營,不少學生曾在這裡被施以毒打,期間發生了「昭格洞事件」,六名軍隊中的醫務士叛變,最終被殺死,可見昭格洞對韓國民眾來說,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地方。
昭格洞的地理史
位於首爾鐘路區的昭格洞,是首爾市的一個法定洞,由三清洞行政管理。地理上,該地區屬於北村,西邊是景福宮,東邊則是昌德宮。昔日,三清洞、昭格洞與司諫洞是位於一條由北至南端的引水導上,影響首爾區的供水。但隨著該地區進一步都市化後,水道也被填土覆蓋,這一地帶的劃分也越來越模糊。
昭格洞之名的由來,據歷史了解是源於朝鮮時代,當時隸屬禮曹底下的單位,稱為「昭格署」,掌三清星辰 (上淸、太淸、玉淸) 醮祭,是道教的一大儀式。趙光祖本來一直主張撤廢昭格署,以其堅持儒家信仰治國,但後來由於其他士林儒士上訴文請廢止昭格署,結果昭格署得以維持。而該地區被稱為昭格洞,是因為三清星辰多於該地帶進行醮祭,所以便把附近地區命名為「昭格洞」。
踏入韓國現代史,在大韓民國建國後,於1948年成立的陸軍情報局情報處特別調查課,主要職責是防間諜和秘密檢查,還負責對軍隊指揮部和軍官進行檢查和監督以及軍人犯罪調查,相當於韓國軍隊的「總憲兵」。後來,在1960年的學生「4.19革命」後,便改名為「陸軍防諜部隊」。到了1968年則又改稱陸軍保安司令部。其後,在朴正熙統治韓國的晚年,為了整合了海軍和空軍的相關部門,成為全國家軍隊的反間諜機構,於1977年改稱國軍保安司令部,該部份在70年代起便就是設置於昭格洞165號,數十年間都沒有搬離開這裡,直至2008年才搬遷至京畿道果川市。
在國軍保安司令部搬進昭格洞後,也被稱為「昭格洞時代」。當時,從朴正熙執政末期到全斗煥時期,由於保安司令部權力日益坐大,同時也面對著每日俱升的民眾對獨裁政府的抗爭活動,該部份也借此來更進一步濫用職權,把目標從整頓軍人向心力,擴散至普通平民身上,肆意監控百姓生活,因而,昭格洞也慢慢成為韓國最惡名昭彰的地帶。
昭格洞與「綠化事業」
自1980年的光州屠城事件後,鎮壓雖然為全斗煥換來些微的喘氣空間,但由於他深明民眾學生從來都不是站在他的一邊,因而為著穩定權位,在他發動軍事政變奪權後,便變本加厲地向一般市民進行大規模的嚴密監控與打壓,希望防患未然。那時,位於昭格洞的保安司令部,因此也把影響力轉向針對學生運動的監察。
從1980年至1983年間,為針對學校中有不少學生有「左傾 / 親共產主義」傾向,全斗煥推進把學生「再教育」的任務,稱為「綠化事業」,就是要把有「赤化」思想的學生,送進位於昭格洞的保安司令部進行「勞改」,當中透過施以酷刑與毒打,以圖把他們「糾正」。其後,再把這批學生秘密送回學校擔任「間諜」,負責私下監察其他有「左傾」傾向的學生,並把他們舉報出來。
當時,有超過約1,100多名大學生被強制納入「綠化事業」計劃中,他們受盡嚴刑打壓,有些更受不住壓力而自殺,早陣子上映的電影《逆權大狀》中的「釜林事件」,學生被屈打成招,就是「昭格洞事件」的類似情形。當時,有六名在軍中擔任醫務士的軍人被發現有叛變傾向,結果在昭格洞的保安司令部被私下殺死 (情況類似《逆權大狀》中同情學生的醫務士一樣)。
由於保安司令部濫用職權,肆意監控普通民眾,造成國內民怨沸騰,到後來全斗煥被推翻,韓國踏入民主化建立民選直接選舉後,盧泰愚擔任首任總統後於1991年元旦將其更名為機務司令部,也標誌著「昭格洞時代」的慢慢退去。
直至2008年11月,韓國國軍機務司令部從昭格洞搬遷至京畿道果川市後,昭格洞的陰霾也從此離開那個地帶,到今年年初,前機務司令部的原置也重建成「國立現代美術館」,正式把「昭格洞時代」寫進歷史。
今天的「昭格洞」
隨著昭格洞的軍事味道,在韓國踏入民主化後陸續退色,在近十年間,位於那個蜿蜒小巷和古老地區的傳統韓屋建設,也隨著商業化的來臨,變成一間又一間的咖啡店、畫廊與小商店。而且取之代之,是旅客大舉殺入該地區,把昭格洞改造成今日首爾最炙手可熱的旅遊熱點。
今天來到昭格洞,已經沒有太多人仍會把這一帶地區稱為「昭格洞」,一般人也習慣把這一地段納入稱為「三清洞」。到現在為止,大概只有200多原住老人還住在昭格洞。被社會遺忘的他們,對這區的改變也有點不是味兒,因為這裡近十多年的市場化改變,把昭格洞與露天咖啡店劃上等號,旅客留下的煙蒂與嘈雜聲,也不斷蠶食著他們昔日恬靜的老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