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0」政改方案通過後,崔世安獲380票支持,「高票」連任。
文:哲廬
香港政改被否決,令澳門社會再度反思普選的意義。但澳門社會較為保守,社團壟斷政治的情況十分嚴重,令本澳政制發展一直停滯不前。究竟澳門人點睇香港政改?對澳門的政治前景又有何看法?
中港關係非主僕:點解要接受你施捨?
任職大學教師的Wilson一直有關心香港普選及其他社會議題,但從沒參加過香港的社會行動,只有在澳門參與回歸日遊行。但去年九月開始的「雨傘運動」,學生及市民不畏催淚彈,佔領街頭爭取真普選,令他十分感動。他非常欣賞學生肯關心社會,為改變社會而付諸行動,亦令他到香港支持學生的行動。
對於政改「袋住先」方案,Wilson認為,這貌似是選舉制度跨前一大步,然而,一個真正的普選,除了選舉權及被選權外,提名權亦十分重要,缺一不可。「袋住先」方案扭曲了基本法對普選的精神,變成了中央的恩賜,「就好似你係茶餐廳叫一杯奶茶,但係走咗糖又走咗茶,原則上係一杯奶,呢杯就係中國式奶茶。但係我又唔係咁口渴,又唔想你恩賜杯無茶無糖嘅奶俾我,咁我咪唔飲囉。」
近年香港本土派、城邦派大行其道,中央及建制派亦以「香港無咗中國會點點點」的論述來反擊。Wilson認為,港中兩地不應是主僕而是對等,「我會反問,以前中國無咗香港會點?既然(香港)唔係僕人,點解香港人要接受你施捨一杯中國式奶茶俾我呢?」
澳門政治一潭死水 偽政改諮詢尤如馬騮戲
雖然在70年代澳葡政府已在立法會引入直選議席,但爭取普選的進程一直停滯不前。特區政府在2012年啟動政改,提出被批評為「偽政改」的「+2+2+100」方案。縱使民主派不斷反對,仍阻擋不了建制派以排山倒海式地力撐政府,最終令方案順利通過。
Wilson當時仍在英國念書,未有參與反對行動,但仍有關注澳門政改。他認為,當時的政改諮詢只是一場「馬騮戲」,政府硬銷旨在愚昧大眾,不論諮詢結果如何,也無法動搖被建制派壟斷的立法會決定權。
Wilson認為,「+2+2+100」方案只是原地踏步,對澳門政制發展沒有幫助。他認為,澳門政制真正要向前走,首先要廢除官委議席,因為官委是澳葡時代,本地葡人為了鞏固自身利益而創設的制度,但回歸後,葡人勢力大減,官委議員幾乎都是華人擔任,由以往抗衡建制派,變成擁護建制派,對澳門整體利益沒有好處,亦削弱立法會的監督能力。
社團文化過於濃厚 陽光政府成空話
濃厚的社團文化,一直操控著本澳的政治生態,每逢政府推出具爭議的政策,如離補法案、青年政策,許多社團都會緊跟政府的步伐,甚至「跟車太貼」。
Wilson認為,社團文化是令本澳政治發展一潭死水的原兇。然而,隨著科技發達,更多市民利用社交平台分享資訊,政府亦利用網絡與市民「互動」。他認為,新一代未必會選擇「凡事搵社團」,遇到問題會主動向政府反映。
「假設樓下爆水管,老一輩澳門人未必會直接搵工務局處理,而係先去坊會或社團求助,再由它們轉介至政府部門。因為以前澳葡政府唔理,令市民要先向社團求助,社團就成為咗市民同政府嘅溝通橋樑,亦令社團不斷壯大。如果市民嘅認知,依然停留係幾十年前,對政制進步毫無幫助。」
自從崔世安在2009年就任特首以來,政府就一直宣稱要打造「陽光政府,科學施政」。但Wilson就覺得,陽光政府只是空談,「完全感受唔到。」反而社會控訴政府施政的聲音愈來愈多,因為衣食住行「樣樣唔掂」,各項政策做得不足,激發許多澳門人為切身利益發聲。
Wilson說,學生及市民在「兩傘運動」中,不畏催淚彈,佔領街頭爭取真普選,令他十分感動。
本澳賄選文化根深柢固,亦令不少人認為這是澳門未能推行普選的主因。然而,Wilson卻認為若社會達到真正的民主,賄選問題就會自然消失。他指,廉署有心打擊賄選,但礙於搜證困難,加上法律滯後,未能有效起到阻嚇作用,公民教育才是根除賄選的關鍵。然而,本澳的公民教育,卻只停留在品德教養的層面,對公民權利義務等沒有太大著墨,他認為有必要加強。
坊間有不少「青年議政」班,Wilson指,這些訓練班的確可培養年青人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吸收社會時事的基本知識。「雖然呢啲班好傳統,好維護政府,但讀完呢啲班嘅人,慢慢開始了解社會,可能有一日會發覺,自己會唔認同個(舉辦訓練班的)會,咁呢啲人就係獨立思考者。」
Wilson指,澳門年青人的視野比較狹窄,可能與沒有切入點有關。他以香港雜誌《100毛》為例,雜誌許多內容都與政治有關,但以搞笑諷刺的形式去展現,令年青人以輕鬆的方式去思考社會問題。他認為,年青人缺乏思考,就貿然要求他們一起爭取普選,等同民粹。必先從教育著手,刺激年青人獨立思考能力。
(獨立媒體網根據與論盡媒體之內容交換協議轉載此文,原文載於論盡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