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2013 Samer Muscati/Human Rights Watch
莫桑比克:礦業移民安置區短缺糧食、飲水
政府和礦業公司應解決問題、加強保護
(馬普托,2013年5月23日)-人權觀察在今天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說,莫桑比克太特省(Tete province)為淡水河谷公司(Vale)和力拓集團(Rio Tinto)的國際煤礦開採作業遷移1,429戶居民,但其中許多人面臨食物、用水和就業機會的嚴重短缺。莫桑比克政府為吸引數十億美元投資而迅速核准採礦執照,卻未能及時建構適當的人權保障機制,以保護受直接影響的居民。
這份122頁的報告,題為《沒有食物還像個家嗎?莫桑比克的採煤潮與居民安置問題》(“What is a House without Food?' Mozambique's Coal Mining Boom and Resettlements"〉,內容詳細分析政府政策缺陷和煤礦公司執行方面的問題,如何將原本大致可以自給自足的農民連根拔起,遷移到遠離水源和市場的貧瘠土地,使他們經常遭遇糧食不足,或依靠淡水河谷公司和力拓集團偶爾提供的短期糧食援助。
人權觀察組織高級研究員尼莎・瓦里亞(Nisha Varia)說:「引進這些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案,原本是為了讓這個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得以發展,但實際上卻使許多人的生活更艱苦。莫桑比克政府應該和淡水河谷公司及力拓集團合作,確保被安置的農民在下個耕作季節前獲得肥沃的土地,並及早為安置過程的不周延給予賠償。」
太特省估計擁有230億噸煤礦儲量,絕大部分尚未開採,一個驚人的自然資源開採熱潮正蓄勢待發。據2012年官方資料,已經核准的礦產開採或探勘執照涵蓋340萬公頃土地,佔太特省總面積的34%。其中煤礦約佔三分之一。
若將所有等待核准的執照計算進來,其涵蓋面積將達到600萬公頃,佔太特省全境的60%。當然不是所有的探勘活動都能發展成採礦項目,但高度集中的土地被指定為礦業用途,將導致土地利用的衝突。
「以如此驚人的集中形態,將土地撥配給採礦活動,已使可耕地面積遭受嚴重限制,並使預定拆遷的社區難以找到適當的安置地點」,瓦里亞說。「莫桑比克政府應該考慮暫停核准更多執照,直到適當的保護措施到位」。
從2009年到2010年,淡水河谷公司將1,365戶居民分別重新安置到新建的村落卡堤米(Cateme),以及莫阿蒂澤(Moatize)鎮上名為「9月25日(25 de Setembro)」的一個地段。 2011年,力拓集團收購澳洲礦業公司里弗斯代爾(Riversdale)及其在莫桑比克的礦權之後,這兩家公司(里弗斯代爾和力拓)分別將71戶和13戶居民重新安置到新建的村莊莫瓦拉濟(Mwaladzi),同一年,力拓又安置了另外388戶人家。金道爾鋼鐵電力公司(Jindal Steel and Power Limited)在太特省也有煤礦開採作業,正計畫安置484戶家庭。
人權觀察訪問了79位居民,他們都為了讓路給這些採礦項目而已經或即將被遷置到卡堤米、9月25日、莫瓦拉濟、卡龐加(Capanga)和卡索卡(Cassoca )等地;此外,我們還採訪了50位政府官員、公民社會維權人士和國際捐助者。
「我們告訴他們人民有哪些權利和需要,但他們掉頭就走,再也沒有回來給我們答覆」,被重新安置的婦女馬洛沙(Malosa C.,化名)說。「我們沒東西吃,我們也沒錢去買東西吃,我們的狀況沒有改善。」
人權觀察也不斷聯繫淡水河谷、力拓、金道爾鋼電等公司的代表,就相關議題進行深入交流,至今已進行35次會議、電話會談或書面溝通。
淡水河谷公司的代表知道安置點的土地貧瘠,需要灌溉才能提升產量;力拓集團在給人權觀察的通信中說它“注意到若缺乏灌溉系統,莫瓦拉濟的土地負載力非常有限。「但直到2013年4月,當地仍然沒有可供廣泛利用的灌溉系統。安置點距離市場太遠,加上居民有能力選用的交通工具有限,造成這些社區居民沒有能力外出賺取非農業所得」。
被淡水河谷公司安置到卡堤米村的農民,沒有按時領到公司承諾的全額補償費。直到5月初,卡堤米的全部安置戶仍在等候省政府分配第二公頃的耕地,這是他們在2009年最初簽訂的補償方案的一部分。
在卡堤米至少有83戶居民事實上無法使用他們分配到的耕地,因為他們分到的第一塊土地不是充滿石塊就是被原地主收回了。到今年4月為止,淡水河谷公司說他們還沒有為這些家庭提供任何額外的援助,以補償他們被安置三年以來遭遇的特殊困苦。
雖然遷移安置是由淡水河谷公司和力拓集團執行,但莫桑比克政府對於計畫的核准、安置點的選定和安置結果均負有最終責任。
人權觀察發現,莫國政府和各礦業公司未能與被安置居民之間進行充分溝通。各公司和政府都沒有提供適當管道和回應機制,讓居民可以參與決策、提出申訴或就其不滿之處尋求並獲得救濟。
在四處求告無門之下,被淡水河谷公司安置在卡堤米村的大約500位居民,於2012年1月10日遊行示威,阻斷連接淡水河谷煤礦場與貝拉港(Beira)之間的鐵路交通。製磚業工人也在2013年4月和5月發動示威,他們雖然大多並未遭到遷移,但生計因淡水河谷煤礦而受到影響,因此要求補償。
淡水河谷和力拓兩家公司都曾在公開或私下作出承諾,說要改善安置社區的生活水準。到2013年初為止,兩家公司已著手針對家庭用水的供應與儲存加以改善,並且正在尋求增加農地灌溉水源的方法。他們也提供了一些維生項目,例如養雞合作社和新式農耕技術的指導。不過,有些項目可能需時數年才能見到成效。
莫桑比克政府已採取步驟強化其法制架構,包括2012年8月通過因經濟開發而遷移居民的管理辦法。這項辦法有助於彌補法律漏洞,設定住房和基礎社會服務的基本要求。然而,它仍未能提供某些重要的保護,例如有關土地品質、生計、醫療保健服務和申訴機制。人權觀察認為,莫桑比克政府應該徵詢社會各界的意見,包括受采礦項目影響的居民、公民社會、礦業公司和國際捐助者,以便對相關法規加以修正。
包括澳洲、巴西、印度和英國在內的各國政府,應該監督其國內公司在莫桑比克從事礦產開發時的人權行為,包括要求這些公司公開發布其開發項目的人權影響評估。私營企業一樣負有保護人權的責任,包括在開發過程中應自我監督以預防人權侵犯,以及在人權侵犯發生後應加以改善。
「淡水河谷和力拓在太特省的開發項目,只是眾多大型開發項目中的第一件,未來幾十年,莫桑比克還將不斷遷移安置大量居民,因此他們留下的榜樣是非常重要的, 」瓦里亞說。 「莫桑比克政府應儘速建立有效的保護機制,以確保新的開發項目不會再讓居民遭受與目前被遷移居民同樣的痛苦。新的遷移安置計畫,包括金道爾鋼電公司和力拓集團正在規畫中的項目,將可用來檢驗現正研擬中的人權保障機制能否發揮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