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公投塵埃落定,相信結果教不少人意外。英國脫歐擊起直捲歐洲各地的千重浪是意料中事。蘇格蘭脫英的二次公投,歐洲各國相繼的脫歐運動,甚至世界政治格局之丕變似乎在所難免。意想不到的是,在公投結果出爐之際,不少媒體報導有支持脫歐的選民表示後悔選擇,更有人發起支持二次公投的聯署,迄今收集到超過400萬人的簽署。網絡上充斥著後悔的呼聲,英國的街上亦不見載歌載舞的慶祝。公投的結果和英國民眾的反應,尤如兩個平行世界。究竟這是英國民主路上的一次意外,抑或如法國右翼政黨民主陣線主席馬琳勒龐所言,是一次「民主的耀眼課堂」呢?
自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去年6月向歐洲理事會闡明公投計劃,英國脫歐之爭論持續了差不多一整年。留脫陣營舌劍唇槍,鋪天蓋地的資訊都交雜於爭議聲中。選民長時間浸淫於正反雙方的論調中,公投結果理應經過深思熟慮。然而,何解一部分人在結果公佈之剎那,會質疑自己之選擇,甚至期盼第二次機會的來臨?有人聲言,「脫歐」一票無非是姿態上的反抗,根本未有想過英國會脫歐;有人抱怨,他們被人利用,脫歐派用謊言背叛了英國人;有人表示,從未思考過脫歐之嚴重性,其負作用現在令他們如夢初醒。姑勿論事實到底如何,脫歐的衝擊似乎警示了我們,同樣的事情有可能在歐洲各國發生。
民粹之形成和影響
公投之政治博弈、有人形容為世代之爭、地域之爭、貧富之爭。民主本來是多元的、開放的。不同立場之間的討論理應能夠加深相互瞭解,逐漸建構出尊重全體人民意願和權利的社會。誠如歐洲人權法院指出,民主必須培植於「對話和妥協精神」之上,「不斷追尋對不同權利之間的平衡更是構成民主發展的基本台階」。但自從次貸危機觸發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貧富懸殊的議論甚囂塵上。
1789年《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第一條揚言:「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的福祉而存在」,奈何在市場機制決定社會差距之現實環境下,人們開始意識到社會精英,財團和政府機構千絲萬縷的關係奪去了社會公義之鑰匙。由是,「我們是99%」的精神形成了新一代的民粹主義,試圖重奪人民的控制權。及後,這種民粹主義通過歐債,難民,恐襲等危機的爆發在歐洲各國落地生根,形成當今的政治格局。
一般而言,民粹主張社會是由「人民」和「精英」這兩組對立的群體所組成。社會內的爭鬥不外乎是「純潔人民」和「腐敗精英」的對壘。由於民主所關懷的是人民的政治,民粹往往表現出一種一元性的道德觀,缺乏妥協空間。在歐洲一體化之進程中,文化和經濟的融合產生不少社會矛盾。歐盟作為牽頭的精英機構,固然成為眾矢之的。荷蘭的自由黨,法國的民主陣線,意大利的五星運動,到近日領導英國脫歐的英國獨立黨等均在如斯「反精英,反建制」的情緒下抬頭。民主建基於人民福祉,政治以人民為出發點本來無可厚非。但當民粹走向極端,形成強烈的「敵我意識」,妨礙理性溝通,就會成為民主的絆腳石。
多個星期來,英國脫歐派一直在印有「我們每星期都給歐盟3.5億英鎊,不如留給NHS(國民保健署)吧!投脫離!」的巴士上巡迴英國各地,多個脫歐派的電視廣告亦以此作為宣傳重點。即使負責監督政客和公務員如何運用統計數字的英國統計局出來警告脫歐派的數字誤導選民,媒體不斷提出證據反駁其真確性,脫歐派之追隨者卻充耳不聞。直到脫歐派承認宣傳是「一個錯誤」,數字只不過是「一個目標」,英國人才恍然大悟。3.5億英鎊如是,經濟衝擊如是,移民政策如是,留歐派的證據都沒有被脫歐派的支持者認真檢視和討論。民眾不積極檢視事實之真偽,人云亦云,最終民主被一小撮人所騎劫,人民不能真正成就自決之民主。
民主的自覺
事實上,英國人後悔脫歐並非證成了脫歐的選擇為之錯誤。更重要的,是英國人不能實行極俱正當性之民主自決。在脫歐派揭開面紗之一刻,英國人才真正檢視脫歐爭議中的事實和根據,共同面對脫歐的命運。在此之前,大部人只拼命為自己的立場護航,並無真正為脫歐的議題進行深入和坦誠的討論。美國政治學者 Michael Walzer 曾警告「選舉中有不可預測的結果。分配性的決定(distributive decision)有時候是不公義的。因此公義必須面對民主上的危機。」其原因是,「少數服從多數」作為以數量解決政治問題的辦法,本質上並無斷定公義與否的能力。只有保持清晰的頭腦,孕育超越立場的理性對話,方能提升民主之合理性。只要是英國人經過理性討論,反思和審慎選擇,留歐或者脫歐,在民主的道路上都是值得驕傲的里程碑,都俱有其正當性。可惜的是,今次有部分英國人低估了選票的威力,有的盲目相信花言巧語,有的不曾思考後果,選票在他們手中成為了少數人的政治工具,最後為英國人帶來不願樂見之結果。
民主從來不是教條式的「少數服從多數」。以選票代替理性討論來簡化民主,民眾就會不知不覺陷入精神撕裂的民主觀念中。缺乏對民主的自覺,民主難免會淪為純粹的政治博弈,而非人民意願和夢想的載體。誠如美國哲學家羅爾斯(John Rawls)所言,公民伴隨著一種道德責任,即是「能夠用公共理性就根本的問題向對方說明自己的原則和投票意向」,同時「願意聆聽別人和用開放的態度來決定怎樣合理磨合別人的觀點」。在民粹主義推波助瀾的多極化政治中,保持頭腦清晰殊不簡單。但正因為當今政治亂象風起雲湧,世界才更需要我們用文明對抗歪理,用民主精神克服民粹之衝動。
英國人後悔脫歐,可能是英國民主路上的一次意外,卻又是教會我們民主之可貴,民主之脆弱,民主自覺之重要課堂。民主路從來不容易走,但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坦誠面對你我,必定會走出一條康莊大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