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y play politics, politics plays you, that's just a game.’ 言猶在耳的是425地震後,尼泊爾朋友跟我說的一句話。尼泊爾政府貪污腐敗,官僚主義,疲弱遲鈍,對於外媒而言是新聞,但對於尼泊爾人,尤其是年輕一代,這絕非新聞,無論地震前或地震後,他們早已對政府沒有期望。
地震時,尼國總理剛剛離開印尼雅加達,正在泰國曼谷轉機,但是由於尼泊爾只有一個小型的國際機場,災難發生後,大量救援隊伍和物資堵塞在機場,機場尤如處於停工狀態,總理於是亦被滯留,未有即時回到尼泊爾。
地震後,尼國政府高官潛水了數天,朋友嘲諷眾官員定必跟總理一同去了印尼,並且打算長期滯留。數天後,官員終於陸續出現,也許他們不出現會更好,因為引起爭議的Prime Minster Disaster Relief Fund亦同時出現了,實行 One Door Policy,即是所有機構設立的救災戶口只要經過銀行,必須存入總理的救災基金,這個政策也包括物資捐贈,官方聲稱目的避免有人以賑災為名歛財,亦為了集中資源,避免救災工作只聚焦在某處而忽略其他村鎮。這些都是官方宣言。
此言一出,部分機構意會到尼國政府的用心良苦,因為大家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紛紛利用「小聰明」繞過Prime Minster Disaster Relief Fund,據我所知,部分小團體改以個人銀行戶口籌款,部分暫時叫籌款活動,部分改以「非法」物資捐贈。
上周五,尼泊爾財政部長聲稱,Prime Minster Disaster Relief Fund至今只籌到18憶尼泊爾盧比(1 HKD = 13 NPR), 很不滿地說 :「至今除了 Asian Development Bank,未有主要機構支持Prime Minster Disaster Relief Fund,政府不滿部分國際組織包括捐款機構只以自己的方法救災,甚至完全不知會政府。」尼國政府的救災隊伍甚至兩星期後才出現在村鎮,甚或從不出現,若果所有團隊都跟政府模式進行救災工作,應該早已餓死了很多人。
尼國的救災政策下,相信其實能夠避過政府法眼的國際NGO不會很多,因為只要以機構名義在尼泊爾設立救災銀行戶口,基本上無可幸免捐款被撥入‘single door’,始終國際NGO有其行政制肘,不似小團隊般少了行政重擔,唯一辦法只能選擇減少撥款或選擇相信政府,而前者就會惹來政府的不滿。
Prime Minster Disaster Relief Fund出現在地震後數天,我亦多次提及,但是,基本上香港人不會認識,因為本地傳媒甚少提及,主要是本地媒體的國際新聞沒有國際視野,其實應該說香港人完全沒有國際視野。有趣的是,從外國及本地傳媒的訪問中可見,當記者問國際NGO代表有關捐款去向,每當提及政府貧污或總理救災基金,NGO都會輕輕迴避問題,又或干脆以不記名方式處理,當中原因顯而易見。每個國家的政策不同,捐款給國際NGO未必如想像中真善美。
我和當地朋友們都說這個基金肯定會以重建古城或復興旅遊業為名,一如既往,大部分的捐款都會用作重建古蹟,這是旅遊業的重要部分,只有少數的錢能夠真正落入當地災民的手上,因為只有這個藉口,政府才能夠不斷貪污。我會用「一如既往」來形容,那是因為地震前的尼國政府,有錢修復裂縫古蹟,無錢推出政策協助貧窮的國民,修復古蹟其實只是藉口,真正原因是這個藉口能夠填滿高官的口袋,永不滿足的口袋。
我們所說的不是馬後炮。上星期,當各捐款機構代表要求捐款的用途是解決當務之急,先實行短期的救災工作,‘priority’是讓災民有瓦遮頭,解決災後衛生及健康問題,以及農作物問題。預料之中的是,總理立即跑出來說,長期的救災工作才是最重要,‘Reviving tourism is high priority’。現在,你大概明白尼泊爾財政部長那番言論背後的原因吧。
所以地震後的尼泊爾,一如政治地震後的香港,默默耕耘的是年輕人。救助災後尼泊爾的民間團隊,有很多知識高能力高的年輕人,由於教育程度的分野,年輕一輩與年長一輩不盡相同,他們對政府沒有寄予期望,於是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利用國際網絡籌款,人際網絡畫出全國所需,先於遲鈍的國家隊伍運送物資。當一個國家沒有希望的時候,年輕人從來都是唯一希望。
文首説過,地震時,尼國總理不在尼泊爾,地震後,他出現的方式比香港的高官更荒謬更離地,真的情願他永遠滞留在機場。
這是尼泊爾朋友(國際媒體記者)接觸到的真人真事。
Laprak是重災區Gorkha西部的小村,相當偏僻寂靜,無人問津。它不似香港裏頗有名氣的尼國NGO「未來之村」所身處的Katunge小村,後者起碼能夠引起港澳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富有城市的注意和捐助。Laprak沒有這麼幸運,上一次引起公眾注意是1999年,那是因為雷雨引來的山泥傾瀉摧毀大量房屋,意想不到的是16年後,同樣因為世界級的天災,這才引起公眾注意。
Laprak終於引來總理的目光,災後足足兩星期後,總理乘坐着尼國王室使用的直昇機降臨Laprak,聲稱將會給予災後救援,他關心的時間不足三十分鐘便乘坐着王室直昇機離開。後來,有一天,尼國軍隊直昇機派發救災食品,但錯誤地扔進了另一山村,於是,Laprak村民走了五小時到達那山村,再揹着一袋又一袋麻袋裝大米,村民再走五小時回到Laprak,來回十小時,這才有飯吃。(請别要以城市人的角度幻想尼泊爾山村裏可以坐車,我曾經在某山村生活,一趟走了七小時。)
救災過程很荒誕,對嗎?那我可以告訴你,Laprak並不孤單,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國家依山而建,偏僻山村多如塵沙,這些例子多的是,只是我們看不見,加上官僚和貪污尤如家常便飯的政府,你可以想像尼泊爾災民地震後的慘況。
(加都杜巴廣場裏有一個位置,每天放齊了所有本地報紙的頭條,很多人聚集在那裏看報紙,我很欣賞這樣擺放報紙,總覺得香港也應該有一個這樣的空間,讓人欣賞新聞工作者每天的工作也好,讓人評論每份報紙的版位標題取態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