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統計暨普查局今天公佈了澳門2016人口普查的詳細數據,當中有上百份不同的統計表,這兒選了一些比較有趣的和大家分享。先說明一下,這兒所用的分區只是大約的位置。如想知道每個分區的準確分界線,請參考統計暨普查局的網站。
香港人去澳門,通常都在新口岸、中區、氹仔,或者近年新開發的路氹。其實澳門還有很多其他的地方,而如果算人口數字的話,以靠北面的花地瑪堂人口最多。
澳門人口近年快速增長,其中有幾個區域的增長較快,主要都是新興建公共房屋的地方,例如石排灣和青洲的社屋。
澳門人口的人口增長當中不少為中國內地的移民。如果看出生地點的話,我們可以看到澳門不同地區人口的出生地點有明顯分別。在北面的台山和祐漢等地,中國內地出生的人口比例較高。到了歷史城區和氹仔的海洋花園,澳門出生的人口比例就相對較高了。澳門也有少數人是香港出生的,他們較多在氹仔和南灣湖一帶居住。
澳門的一大特色是當了四百多年的葡萄牙殖民地,到今天仍有不少土生葡人。統計中的葡籍人口不多,可能是不承認雙重國籍所致。看人數的話,主要都是居於氹仔;在澳門半島的話,則較多於荷蘭園和主教山一帶。
年齡方面,有兩組相當奇怪的數字:大學及北安灣,以及北安及大潭山。兩個地方的人口都很年輕,我猜想是大學宿舍所致,有待澳門的朋友解說。
說到大學,高等教育比例也值得一看。可以見到數字最高的地點分別是南灣湖和海洋花園,最低的則是靠近關閘一帶。這後面應該是一系列關於內地移民和社區生活的討論了。
至於博彩業工作的比例,同樣是靠近關閘一帶比較高。自問對澳門認識不足,這點同樣有待澳門的朋友解說。
最後是關於收入方面的。看過學歷的那張圖,也大約可以猜到北面的台山和祐漢等地的收入會比較低。不過為什麼下環的個人收入是最低的呢?
這兒只是一個很初步的介紹。我做這個研究,是因為在外國很多時候會把人口的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與政治現象一起討論。我相信這點在澳門也是明顯的。例如看澳門立法會選舉的結果,可以很明顯看到不同社區的人口結構對選票走向的影響。這個嘛⋯⋯我們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