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澳門夢還是公職夢?

剛過去的星期日,電視節日《星期日檔案》走訪南韓,發現經濟騰飛後,不少韓國年輕人均有個“企業夢”的現象。很多人以為經濟向好,市民定必能夠安居樂業,生活感到快樂,可是這種因果關係非必然,更可能令年輕一代迷失、活在夢魘。

近年南韓的電子產品及文化產業興旺,過去吒咜年輕世代潮流的“東洋風”已轉吹“韓風”。然而,經濟的迅速掘起產生新型的社會問題。節目中指,南韓大學畢業生首年就業率只有5成多,待業人數高達18萬人,這不是因為經濟金玉其外,而是大部分的年輕人情願待業數年考大財團的入職試,也不願意在20多萬個中小企的職位空缺中尋找合適自己的工作。原因除了是因為大財團工作人工高、福利好外,亦是不少父母的面子問題,在大財團工作是一種身份象徵、成功的人生的開始,導致每年有近10萬人投考韓國最大財團三星公司的入職試。

誠然,人望高處是人之常情,但整個社會都過於追求時,自我價值便被扭曲,甚至被就職公司、證書試分數及擁有多少張證書等數字取代。為了入職,不少韓國大學生都考取同樣的外語試以及累積不同類的證書。雖然,韓國大財團令經濟強盛,單是三¬星便佔全國出口額的2成,可是首三十大集團每年提供的就業職位只佔全國5至6¬%,這些財團的入職試造就大批的“失敗者”。這不是個人不腳踏實地的問題,而是資本壟斷及全球化的問題。一個大企業雄霸市民生活各層面的產品,變相壓縮了其他中小企的發展空間,而當落第的人退而求其次選擇中小企時,中小企更成了失敗者的象徵,造成惡性循環。

韓國年輕人有“企業夢”,澳門亦有早年的“莊荷潮”及近年的“公職夢”。兩地出現類似的求職現象,年青人的求職取向可被認為進取又或者好大喜功,但經濟騰飛,物價高漲,生活基本需要都越來越貴,似乎更可能是生活無奈的選擇。

崔特首曾認為居民的澳門夢是安居樂業,但當大多數年輕人以公職作為途徑時,到底是澳門夢還是公職夢?

圖片:網絡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