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早上打開 Facebook,已見版面被藍白紅的頭像所掩蓋。然而,想不到在短短幾小時內,這種「廉價表態」卻觸動了部分人神經,激發他們進行道德審判的情緒。
有人說,頭像背後充滿了種族歧視的偽善。貝魯特的自殺式襲擊和安卡拉的爆炸案上,未見世界為死傷者哀悼。今年1月,多達2000名尼日利亞人被恐怖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殘殺,西方媒體甚少報導,遑論有人換上綠白色的頭像以示支持尼日利亞。按這類人的邏輯,此時此刻為巴黎的死傷哀慟,其實曝露了大部分人種族歧視的本質。世界(尤其是西方社會)對死傷的不平等對待,壓根兒就是種族主義的魔爪在操控輿論。沒有為世界每一個角落都祈禱的人,如非偽善,就是「跟風」。或退一步說,沒有關心第三世界死傷的人,就沒有資格關心血洗後的巴黎。
在網絡世界,洗版本來是一件平常事。換過頭像,寫句祝福,真情假意也好,都絕非一件大不了的事。畢竟在巴黎恐襲後,一句「Pray for Paris」比辱罵和嘲笑來得有人情味,來得正常。前陣子全城為ALS(漸凍人症)患者瘋傳的冰桶挑戰亦然。在任何情況下,具選擇性的關心是無法避免的。你有權質疑西方媒體為何不24小時報導每日兩萬多因飢餓而失去的生命,為何不每小時更新敘利亞內戰的死亡數字,甚至為何不再報導和關心尼泊爾7.9級地震後的災民情況,但你總不能期待每個人都必須關心周遭的所有事物,否則關心某單一事件就必然是偽善,隨波逐流。那些人歇斯底里地聲稱不需要在網絡世界表態,自己有關心世界的方式,目睹別人一句「Pray for Paris」卻破口大罵他是種族主義者,質問為何不送上「Pray for Lebanon」,是否有點精神分裂?
說到底,偽善和關心偏向性是兩回事。在巴黎被炸碎的生命和博科聖地槍下的亡魂在客觀條件下必定同樣重要;但可惜的是,沒有人能夠在主觀上對每一個生命表現出同質同量的關心。在社會和個人資源的限制下,關心具偏向性是理所當然的。你質問一個流浪動物權益者為何不多點關心同性戀權益,就是為自己載上了道德光環看世界。當香港有知識分子笑罵左膠的偽善,批評別人輕視黑人的生命價值,自己卻支持難民在戰亂中自生自滅,免得把麻煩帶來西方國家,這才是真正的偽善。
作者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lexdiscu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