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一年,蘇聯的解體震撼了整個世界。翌年,美籍日裔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發表了《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這本著作,也成為了備受觸目的話題。在書中,福山高調地宣稱,經歷了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在二十世紀的激烈較量,資本主義經已全面獲勝。由於資本主義所包含的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代表了人類文明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資本主義的勝利,標誌著人類的歷史已經抵達終站,而未來的歷史,將只會是這一主題之上的一些變奏吧了。
然而,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另一位美國學者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是哈佛大學一位政治學教授。一九九三年,他在學術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iars)之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文明的衝突?》(The Clash of Civlizations?)的文章,迅即引起學術界的廣泛爭議。一九九六年,他把這篇文章擴展為《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又簡稱《文明衝突論》)這本書,把有關的爭議帶到更廣闊的層面。
如果說福山是樂觀主義者,那麼享氏無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按照他的觀點,共產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對壘屬於一種「意識型態的鬥爭」(ideological struggle),而這在人類歷史中屬於「例外」而並非「常規」。隨著這種鬥爭的終結,我們迎來的將不是「歷史的終結」,而是返回傳統的「文明衝突」的軌跡。在他看來,現今世界主要由三大「文明圈」構成:以西方為主的「基督教文明圈」(Christian civilization)、以阿拉伯世界為主的「伊斯蘭文明圈」(Islamic civilization)、以及以中國及周邊國家為主的「中華(儒家)文明圈」(Sinic civilization)。由於這些文明圈抱持的核心價值各有不同,而在地緣政治上亦有利益上的衝突,所以未來的世界仍將是一個爭鬥不絕的世界。
最初,上述兩派的觀點各有擁護者,支持福山的人甚至提出了世界將由美國這個「獨一超強」(sole superpower)的統攝下,達至一個類似「羅馬帝國和平」(Pax Romania)的「美利堅帝國和平」(Pax Americana)。但二零零一年九月的「9/11」恐怖襲擊,將這個美夢敲得粉碎。人們開始意識到,廿一世紀的動盪,有可能較二十世紀的不遑多讓。「文明衝突」而非「歷史終結」成為了主流的論述。
從深層歷史的高度看,無論是福山或是享廷頓的分析都是膚淺和失諸偏頗的。民主自由與專制獨裁的鬥爭固然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道主軸,但這項鬥爭至今未有如福山所言般終結。此外,文明的衝突和國族的紛爭(包括領土糾紛)也是十分現實的一回事,而且在短期內也不會消失,但不同文明在歷史上和平共處的例子彼彼皆是。從宏觀和歷史的深層結構來看,真正威脅世界和平的罪魁禍首不是這些,而是在於「無休止資本擴張」(ceaseless capital expansion)這股「衝動」下的全球性市場爭奪和資源掠奪。今天的國族爭霸已不是傳統的彊土爭奪,而是跨國企業的全球性市場爭奪。這種爭奪既包括了工業生產和消費的市場,也包括了更為龐大的金融投資市場(即很多人都開始懂得說的「貨幣戰爭」)。不明白這一點,便不可能明白現今世界上發生的事情。
資本主義全球化不但帶來戰爭的風險,而且正在引發全球性的生態環境災難。除非我們像鴕鳥般埋首沙堆,否則我們會看出,每日每夜的新聞報導(軍事演習的數量與規模、極端天氣的頻密度與破壞性…),都是這兩大趨勢的寫照。歷史並未終結,卻是變得愈來愈凶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