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桑德爾中大演講 談錢買不到的東西

桑德爾中大演講 談錢買不到的東西

圖片由中大提供

(獨媒特約報導)享負盛名的哈佛大學暨政治哲學家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上周五(3月11日)到香港中文大學演講,吸引逾千人到場。主題為「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討論的問題自是其著名課堂「正義」所關注的道德問題——錢是否可買到一切?

IMG_2653 (1)
圖:桑德爾給參加者包圍

講座開始時,桑德爾教授先提出一問題讓大家思考:海洋公園的玩樂設施在假日動輒輪候一個多小時,現在只要購買比一般門票價格更高的海洋快證,就能特快通行,不用排隊也能即時享受機動遊戲,你認為這公平合理嗎?

金錢在社會的定位和角色,市場價值應否介入非物質的領域如健康、教育、友情,正是桑德爾希望討論的問題,如果一切事情以市場價值作依歸,將會衍生甚麼道德問題,而面對市場價值,我們又應如何設下道德規範。

桑德爾認為,考慮金錢與道德的關係,必須思考兩條問題:金錢價值的介入是否引伸更多的不平等?這種市場基礎會否將侵入並改變(教授用字為corrupt)一些所謂的內在價值?他舉出不同例子,並邀請現場觀眾加入討論。一是應否把腎臟買賣合法化,並以市場機制運行?支持者把理由推向個人自由意願,一買一賣,取決個人選擇,當中並無任何道德顧慮。有觀眾認為身體本含內在價值,商品化器官將損害人類尊嚴。桑德爾隨即展開第二個有關市場價值之討論:若有益於個人及社會,我們應否以金錢引誘以鼓勵人達到目標,例如家長應否以金錢獎勵孩子用功讀書而獲得優秀成績?反對有關行為傾向認為這會改變讀書的意義,令孩子用功讀書用以追求物質;另邊廂,有不少觀眾隨即以香港的情況回應-付昂貴的補習貴、獎學金制度或是修讀「擁有大好前途」的學科已是把讀書的內在價值工具化。桑德爾教授指,假設所有人均可平等地享受補習,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們仍要考慮,讀書是為了美好將來,抑或工具價值以外的東西。

桑德爾指出,一些現實例子說明金錢未必適用於某些情況上。英國研究學生義務籌款作善事,分別以沒有報酬、所得款項抽1%報酬及抽10%的報酬,看看哪一組別籌得之善款更高,從以顯示金錢作為推動力之效用。結果卻發現,沒有報酬的組別比另外兩組籌到更多,反映當金錢介入物質以外的活動時,卻不得要領。他特別指出市場式思考產生一現象,購買及銷售的邏輯、市場及市場的價值擴散至非它們所屬的生活領域中,而當社會所有東西都有價格時,有沒有錢便成為人們的價值標準,甚至是生命中一些美好的事物,被轉化成商品,就淪於腐化與墮落。我們應重新思考,市場在我們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是甚麼,也應想清楚市千的道德極限何在-有甚麼東西是不能用錢買的。

56e2c654e0cd0
圖片由中大提供

記者:何哲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