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黑色島國青年陣線)
文:吉暝水
年初,曾經認真的回顧2013,怎麼好像這一年都如此平靜,天災人禍都寥寥可數,可真是幸福的十二個月。未竟,2014年一季未盡,已經一語成讖。香港的,兩岸的,地區的,甚至世界的,不到一百天改變了這麼多。
2014年3月18日晚上,從張鐵志臉書上一句「真想衝回台灣」開始,在網上搜到的新聞,在電視上看到的畫面,在臉書上一頁又一頁的洗板式live feed。「沒有空調,前來的人請帶氧氣帶水」、「警察要來了,大家要注意安全」、「佔領已經36小時」……傳來一條條訊息,我以為我們都一起去革命了,但其實我人在五百海浬以外的香港。
野火燎原,速度之高、面積之闊,遠超想像。跟台灣的朋友說起佔領立法院的事情,他們說事前都沒太多組織,只是那天晚上事情發生了,然後大家都陸陸續續一起來。默默地準備,狠狠地行動,總是叫雷聲大雨點小的香港人慚愧。和平的日子,我們羨慕台灣的文藝小清新,但其實好多台灣人活在骨子裡的是藝術公民。
318佔領發生之後,藝人名家上街支持,統統跑上香港的主流新聞。我們嘖嘖稱奇的震撼,在台灣人當中是多麼普遍的小事。不論職業、背景、學識,大家都有回應社會的權利和義務。大家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走到立法院聲援靜坐的學生:有人舉行深夜演唱會;有人立時譜曲填詞;有人寫詩……有批評嘲笑他們,在立法院裡吵鬧歌唱,有損對場地的尊重,立時有人回應:「難道議員們平日在開會也不是唱歌一樣嗎?」
音樂創作人黃建為在佔領立法院之後,在48小時內灌錄了兩首作品,支持靜坐的學生:
〈非常召集 公青行進曲一號〉的憤怒到〈等待甜瓜 公青行進曲二號〉的守望,沒有勞動服務〈讓鞋子飛〉的控訴和鼓動,卻沈澱出對一份對於覺醒的執著。為了守住大家的家,他呼喚那些還在家裡聽聽歌、轉轉帖子,過小日子的人:
「嗚 我哀戚的唱
嗚 你醒來吧!」
我們以為台灣遍地文青,不是!人家不光是喝喝咖啡、逛逛誠品的人為文青,而是切切實實了解自己的位份,從自己的位置上,回應周遭事情的藝術公民。他們沒有武器,甚至自衛的物品也沒有,只是乾乾淨淨的走來:唱歌的唱歌,演講的演講。溫和得無法抵抗,激烈中不失優雅。
一邊關注台灣的佔領,一邊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香港的「佔領中環」。我們都說了多久了?到底甚麼時候才行動?還是兩片唇動了就算?迅速有效的動員,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而是長久以來行動經驗的累積。摘下文青的胸章,走出來做點甚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