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恐襲後在布魯塞爾的見聞

恐襲後在布魯塞爾的見聞

按:作者為一位居於布魯塞爾的香港人。文章標題為編輯所加。

Dear vegemite,

想不到第一封寫給你的信,便是在 Brussels Attack 剛發生後。

在去年年底 Paris Attack,因為其中一個嫌犯 Salah Abdeslam 來自 Brussels,那時比利時已把安全警戒提升至第三、第四級別。為了方便留意 Brussels 的情況,我在手機裡下載了 BBC、euronews 的 Apps。自那時起,我每朝起身都讀到香港視野以外的 world news;雖然那些都是歐美主導的媒體,但無知的我才發現,世界各地幾乎每星期都有恐怖襲擊。然而,我們香港的媒體太遠了,單是香港政府和立法會每天都大把新聞,根本沒有人會關心世界的另一邊。

三個月後,我也來到了 Brussels。上星期,警方在 Brussels 南邊一個非常平靜的住宅區 Forest 展開拘捕行動,找到了 Salah Abdeslam,那時平靜的 Brussels 已開始有緊張的氣氛。

今天,我們一早起身,準備為兒子打電話去各間小學報小一。八點多時,我手機的 news apps 一響,傳來了機場爆炸的消息。我們一邊繼續幫兒子報小一,一邊留意 Twitter 及各大新聞。看到機場大樓冒煙、天花板倒塌、傷者滿身鮮血--那些經常出現在電視新聞上的片段,正正出現在我們十幾日前到達 Brussels 落機的那個機場,腦袋一片空白,也不知說甚麼好。

開始收到 Brussels 的 expats 朋友短訊、電話。有兩個原本今晚或今個周末要坐飛機,報平安時說起也一額汗。歐盟以及歐洲不少機構總部也在 Brussels,不少 expats 在這裡工作也經常四圍飛,炸掉了機場根本不只是威脅比利時本地人,已是要嚇怕所有在這裡生活的歐洲人、或為歐洲服務的人。外媒用 “Attack the heart of Europe” 形容 Brussels attack,也是這回事。

香港的朋友也陸續發短訊過來問平安。那時我仍有心情一一回覆。我們住在 Brussels 南面的 Ixelles,不是巿中心、也不近北面的機場,也不用太擔心。但直至九點多再收到消息,知道地鐵也爆炸了,那時才開始懂得驚。

炸地鐵。事發地點正是歐盟總部及各大重要機構附近的地鐵站。試想像金鐘往中環方向其間車廂內發生爆炸,情況會是怎樣?後果不敢想像。

然後當我們不斷接收大量爆炸的消息,公共交通全線暫停,聽到屋外幾乎每五分鐘就有警車經過的鳴響聲,我的腦袋也開始無法 function。任何人問我們的平安時,我只能像一部機械回覆:We are safe。

Facebook 也迅速地推出了 “Brussels Explosions Safety Check"。我當時已在電腦前,猶豫了足足五分鐘,才按下那一個「Safe」。因為爆炸地點不止一個,真不知下一個爆炸的地方在哪裡。

每當看到這些恐襲新聞的時候,我總是想,那些策劃者的目的是甚麼呢?通常有組織承認責任,但他們的訴求或原因,總是沒有在媒體出現。炸炸炸,炸了這麼多,又為了甚麼?

我望住窗外。Damn it!那是 Brussels 少有的藍天白雲,這麼美好的天氣,已沒有心情外出。政府也不斷呼籲大家留在室內。有 expat mum 的朋友對我說笑,她考慮是否仍留在 Brussels 生活。網上那些 expat mum 也開始擔心孩子在學校的安全。在家中不斷看新聞、論壇,感受到這個城巿的人也開始人心惶惶。

最後我還是決定外出置糧,真不知道明天會否停巿連超巿也關閉。一踏出門口,又聽到警車聲。我開始習慣了。急步向前。這一種習慣,好奇怪,也好異常。走到街上,雖比平日平靜,也見到警察駐守,但大致安全。我看到酒吧開門,仍有些人坐在酒吧門外聊天;出名的 Frit Flagey 仍有不少人在排隊購買,就像平日一樣。也有人像我一樣在超巿掃貨。

當我在街上看到其他人,雖然店鋪內仍播著爆炸的新聞,但相比在家中,我莫名奇妙地感到了安全。在家裡不斷看新聞、不敢外出,反而在心裡不斷加重那種恐懼感。在街上見到其他人,那些「人氣」反而給予一點力量、一點安全感。如果恐襲為的是要製造恐慌,我們更不應該被那恐慌拖垮了。

嗯,你那邊幾點?我這邊清晨 6 點,已聽到警車聲。兒子在凌晨 4 點咳醒了。他病倒後我們一直在家,很安全,不用擔心。我只想他快點康復過來,可以繼續上學,如常生活。

By chocolat noir

22-3-2016 半夜 / 23-3-2016 清晨 / 是但啦

你那邊幾點 What time is it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