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專訪:香港中學生眼中的泰國美索難民(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人權雜誌春季號)

專訪:香港中學生眼中的泰國美索難民(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人權雜誌春季號)

專訪:香港中學生眼中的泰國美索難民(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人權雜誌春季號)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人權》雜誌春季號2016—難民與人權
網上閱讀:按此

專訪:香港中學生眼中的美索難民

問: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
答:黃悅兒同學

回望中學暑假,你如何度過?去年,黃悅兒同學隨老師和其他高中生,一行五人往位於泰國和緬甸邊境的美索當義工,探望緬甸難民,過了個不一樣的中四暑假。

問:你為何參加泰緬邊境美索義工之旅?
答:老師邀請我參與美索義工之旅。起初知道要離家三十日,覺得時間太長,後來還是參加了。一來對工作內容很感興趣:義務協助維修民間學校,包括髹油、鋸木和修葺屋頂。二來是較有興趣出國做義工,希望擴闊眼界,也想看看我所想像的落後地方和真實情況有何分別。

問:你知道你遇到的緬甸難民為何離開緬甸嗎?他們在美索生活如何?有沒有受到人權侵犯?
答:泰國有難民營收留緬甸難民,不過屬禁閉式,我們不能進去。沒有到難民營的緬甸難民,則留在美索城鎮。

賣雞狀元竟遭打壓

美索有約七成緬甸人。我所遇到的緬甸難民,不是逃離內戰,就是逃避政府壓迫。譬如有名緬甸賣雞的小商人,因為生意太好,招同行眼紅,聯同政府撲殺他的雞隻,趕絕他的生意,後來他出走來到美索。

沒有身分,若遇警察,付錢放行

美索難民會在便利店和百貨公司打工,都是基層工作。有些難民會經營小店維生。他們享有基本生活水平。但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在泰國沒有合法身分,泰國政府不會向他們發出身分證。平日,他們會盡力避開警察。一旦遇警察截查,要付「過路費」才獲放行。有緬甸人告訴我們,出街會帶「威士忌」傍身,當作過路費。

民間職訓設備簡陋

在美索,主要的人權侵犯,應是接受教育的權利。剛才提到的賣雞商人,現於美索管理青年職業訓練學校。那是由慈善團體開辦的學校。學生都是緬甸青年,只有小部分懂泰文。他們學習維修知識,年中無休。學校是鐵皮屋,電力不足,陰天就光線不足。教具只得白板,白板筆墨水也乾了!

慈善團體醫院提供免費醫療

美索有政府醫院,可是收費昂貴,難民負擔不了。由慈善團體開辦的梅道醫院,為難民提供免費醫療。由於美索位於泰緬邊境,有時甚至有緬甸救護車把病人送到梅道醫院。

問:可以分享到訪孤兒院和女童宿舍的經歷嗎?

答:我們到訪的孤兒院,有基督教背景,依靠外國捐款營運。孤兒院地方很大,是樓高兩層的大屋,由一對夫婦負責院務,並照顧孤兒起居飲食。院童之中有殘疾兒童,平日會唱聖詩、祈禱和玩耍。

賣女換錢

雖然當地重男輕女,但院童大多是男童,女童反而佔少數。原來因為女童較「值錢」,貧困家庭會賣女,而被賣女童多數從事性工作。所以院舍負責人說,若在街上遇到被遺棄的女童,已算很幸運,會立即帶她到孤兒院或女童宿舍。

女童宿舍也是依靠外國捐款營運,由一名菲律賓女子負責院務。宿舍貌似校園,乾淨整齊,有冷氣,有排球場,也有許多樂器供宿生使用。宿舍收留五歲至廿幾歲的女生。也有宿生只在日間逗留,晚上回家。

欠缺正式教育,夢想遙不可及

我們探訪女童宿舍,原定會分享性知識,譬如青春期生理狀況,並和她們玩遊戲。未出發前,知道有些宿生比我們年長,擔心她們會覺得玩遊戲太幼稚。不過探訪當日,大家不論歲數,玩球類活動也玩得很開心。她們英文水平不太好,彼此較難溝通,所以我們沒有分享性知識,只是聊聊天,談談夢想,有女生希望日後成為醫生,有些希望成為教師。不過,宿舍看來沒有提供正式教育。

被媽媽殺死的女孩

探訪宿舍前,有名女孩剛被媽媽接走,我們緣慳一面。可是幾日後傳來噩耗,宿舍負責人告訴我們,原來女孩和媽媽吵架,已被媽媽揑死,屍首更留在街頭。雖然素未謀面,我們還是很震驚。

問:我們可做甚麼?
答:我們既無法捐獻大量金錢和改善生產,也無法提供即時協助,所以是次義工之旅集中在精神層面,我們只能陪玩和聊天,希望為她們留下美好回憶,讓她們感受到外界關注。

問:你有何補充?
答:原來美索並不是想像中那麼落後。美索有高級酒店、大型商場、好餐廳、乾淨食水、整齊的五金舖及售賣日常用品的大貨倉。不過,主要是泰國人光顧,緬甸人幫襯廉價小店。

垃圾山旁的「垃圾村」

美索有幾座垃圾山,如大型商場般高。泥地盡是垃圾,四處是黑水氹,臭氣沖天,蒼蠅狂舞。我們只留在垃圾山外圍,甫下車,已有六七隻蒼蠅撲到背部。雖然環境如此惡劣,但是那裡有條「垃圾村」,住了數十人。他們養豬,也種粟米,以製作粟米膠袋。小朋友會在垃圾山「執垃圾」變賣,賺取薄利。

延伸閱讀

黃悅兒同學〈助人?還是受助?〉及羅潔玲老師〈難民,就在不遠的身旁〉。明報。二○一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Connecting Myan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