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斯風配件之多與手工的複雜程度連嫚育也說不完全清楚,很難想像當年張連昌是如何將破爛的薩克斯風重組的。
薩克斯風(台灣叫薩克斯風,香港叫色士風,英文都係Saxophone,既然是有關台灣的文章,就用薩克斯風啦!),單看名字就知道是西洋樂器,實在想像不到台灣居然是世界薩克斯風的重要出產地,今次有機會到台中附近的后里走走,當然要拜訪一下張連昌薩克斯風工廠。張連昌薩克斯風工廠是台灣的第一間薩克斯風工廠,一直以家族生意的方式打理經營,來到跟我聯絡安排的嫚育已經是第四代,嫚育的爸爸張宗瑤先生,就是公司的董事長。
在台灣開設工廠並不出奇,但生產薩克斯風這種西洋樂器,就有點讓我摸不著頭腦。話說當年張宗瑤先生的祖父張連昌本來是在樂隊中玩小喇叭的,張連昌同時也是一位畫家。在一次火災中,隊友從日本買來的薩克斯風被燒得肢離破碎,不能再用。可以想像薩克斯風在當年是非常昂貴的樂器,張連昌覺得這樣便不能用實在非常可惜,於是跟隊友要了這枝破爛的薩克斯風,通過仔細的量度與畫功,將薩克斯風每件組件的組裝圖畫了出來再嘗試自行維修。張連昌的其中一隻眼睛更因為在維修和製作薩克斯風的一次意外中失明,但他沒有放棄,最終製作出台灣的第一枝薩克斯風,也一步一步將薩克斯風在台灣量產,成為一門生意。除了自己開工廠生產外,張連昌更將技術傳授了給很多徒弟,令后里成成為台灣薩克斯風的生產重鎮。這樣的故事,實在是一個傳奇。
張連昌薩克斯風工廠生產的薩克斯風現在已經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台灣品牌,當年台灣當局便是以他們出品的薩克斯風作為送給克林頓的禮物。他們的成功是時勢,也是張家幾代人的努力。張宗瑤先生和嫚育都有一份堅持,他們相信只要細心地將薩克斯風的手工做好,一百年,二百年也不會被淘汰。他們提到台灣製的薩克斯風在世界薩克斯風的市場上算是中價位,最高價位和優質的主要在法國和日本生產,但其他美國歐洲的品牌因為生產成本高,比較難維持競爭力,而其他亞洲地區生產的薩克斯風,質素就比較參差。跟一般的消費品不同,他們的銷售對象都是行內人,所以最重要就是口碑和售後服務,他們的產品最主要是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地。
父女兩人都提到在台灣生產薩克斯風的優勢在於台灣本土就有其他精密產業在週邊配合生產,成本低,質素好,都是中小企。因為薩克斯風本身的生產量就不像其他工業產品般多,所以只有台灣本土的其他工廠才肯幫忙小量生產。但正如很多工廠一樣,他們正面對青黃不接的問題,因為年青人都比較喜歡在辦公室工作,而不想在工廠打工。尤其是薩克斯風這們手藝是需要很多年的經驗才能夠掌握的,人手不足的問題便顯得更為嚴重。
對於將來的發展,張宗瑤先生滿腹大計。張先生說到因為他自己只懂製作薩克斯風但不懂演奏樂器,實在令公司發展有所限制,於是安排四個女兒自小便學習音樂,而四名女兒亦對演奏非常有興趣,更不時一起到世界各地和出席不同媒體的演出,甚至拍汽車廣告。張宗瑤先生笑言很多人都說四個女兒就是最好的宣傳。此外,公司剛成功生產了全球第一枝碳纖維薩克斯風,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見到一個這麼有誠意的家族品牌在薩克斯風生產上,成為世界頂尖品牌。